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太子据兵败(2 / 3)

牌位一-可偏偏坐在金銮殿上的那个人,却听不见这些声音。

秦桧的跪像在岳飞死后三百多年才铸成,可是那个时候岳将军的魂灵还能看得见吗?

隗顺眼泪滴落,胡乱把纸张塞进怀里,便转身离去,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他想他想要正义来的早一点,至少如果岳将军的魂灵还在,可以亲眼看到那一天,他不是聪明人没有办法,可是这松阳县内有不少的聪明人,总会有办法的。

只要去做,就一定会有办法。

郑和和姜戈目送着隗顺的离去,郑和不由得感慨:“若是这世道多一些这样的人就好了。”

明事理知是非。

郑和只以为自己说的话是臆想,毕竞对于饭都吃不饱的百姓来说,明事理和知是非都需要读书,读书明理。

读书是需要花钱的,农耕家庭怎么有那么多钱来供养学子呢?现在大家饭都吃不饱,谈什么读书明理呢?实在是为难百姓了。

姜戈站在一旁,目光深远:“这世道从来如此,忠义之士蒙冤,奸佞小人得势。"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但总有人记得。”总有人记得公道二字。

二人也并没有停留多久,就匆匆赶去上工。如今这松阳县的早上热闹多了,早上的晨风带着几分凉意,轻轻拂过她的面颊,将昨夜的疲惫一扫而空。

青石板路上还沾着夜露,踩上去微微发凉。姜戈放慢脚步,感受着脚下传来的湿润触感。她记得初到松阳县时,这些石板路缝隙间长满杂草路面上还有垃圾,如今却被百姓们打扫得一尘不染。道路两旁的树枝,在晨风中轻轻摇曳,投下斑驳的影子。

转过街角。

早市的喧闹声便扑面而来。姜戈站在巷口,望着眼前渐渐苏醒的市集,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还记得她刚上任时,松阳县的早市不过三五个摊贩,卖些粗粗野菜,百姓们面黄肌瘦,连讨价还价的力气都没有。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一“新鲜出炉的芝麻烧饼哟!”

“刚摘的荠菜,嫩得能掐出水来!”

“现磨豆浆,甜过蜜糖!”

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蒸笼揭开时腾起的热气在朝阳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早点摊前已经排起长队,百姓们虽然衣着朴素,但面色红润,有说有笑。几个扛着农具的汉子站在烧饼摊前,一边等着早餐,一边高声谈论着今年的麦子“县令大人!”

卖豆浆的张老汉眼尖,隔着老远就瞧见了姜戈,忙不迭地揭开木桶盖子,露出里面雪白浓稠的豆浆。老人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笑得像朵盛开的菊花:“老规矩,给您留了最上头那层豆皮!今儿个还卧了个糖心荷包蛋,我家老婆子特意嘱咐的。”

姜戈笑着摆手:“张伯,今日我不忙公务,您尽管做生意,不.……“那可不成!"张老汉已经麻利地盛好一碗豆浆,金黄的荷包蛋浮在雪白的豆皮上,煞是好看。“要不是大人教我们磨豆浆,老汉我现在还吃不饱饭呢!旁边的炊饼摊主王婶见状,也连忙包了两张刚出炉的肉饼,油纸包得方方正正,非要往姜戈手里塞。“大人尝尝,今儿的肉馅特别香,这是俺家小子在砖窑上工特意割的肉来孝敬我的,好着呢,您尝尝!”姜戈推辞不过,只得接了。肉饼入手沉甸甸的,隔着油纸还能感受到刚出炉的热度。她低头嗅了嗅,香气扑鼻,确实比从前吃的要香浓许多。“使不得,这太贵重……”

“使得使得!"王婶笑得眼角的褶子都堆了起来,粗糙的手指在围裙上擦了擦,“要不是您开砖窑,俺家那个半大小子还不知道在哪个混着呢,现在固定有个营生,好娶媳妇过好他们自己的日子,我也就知足啦。”这样的日子,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多好的日子啊。姜戈无奈,只好掏出钱袋,却被王婶一把按住手:“大人要是给钱,就是看不起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了!”

周围的摊贩们见状,纷纷围了上来。卖菜的陈阿婆不由分说往她挎篮里塞了把嫩生生的荠菜,菜叶上还带着晨露;酒坊的年轻伙计挤过人群,硬是给她服间系了壶新酿的桂花甜酒;就连街角那个向来寡言少语的篾匠老周,都默默递了个新编的细篾篮子过来,做工精致得能看见每根竹篾的纹路。姜戈被这热情的阵势弄得哭笑不得,手中的东西越接越多,挎篮很快就满了。她正要开口,忽听得一阵清脆的铜铃声由远及近。“让一让,让一让!新鲜鱼虾到市咯!”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只见五六个精壮汉子推着几辆改良过的水车,车上放着数十个木桶,桶里活蹦乱跳的鱼虾溅起水花。领头的正是卖鱼的赵大,黝黑的脸上满是自豪。

“大人安好!"赵大看见姜戈,立刻停下脚步行礼,“今早的收获,有您最爱吃的鲈鱼,已经让人送去县衙厨房了。”

姜戈点头致谢:"这都是你们打的鱼?”

“这都是在松阳河捞的,这麦子旺鱼也肥。"说着从桶里捞出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这个也送给大人尝尝鲜!”

姜戈连忙摆手:“够了够了,再送我就拿不动了。“她举起已经满满当当的篮子示意,引得周围百姓一阵善意的哄笑。辞别了早市的热心摊贩,姜戈沿着主街继续前行。转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一-这里原本是一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