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你退下吧。”太医如蒙大赦,连忙叩首退出殿外。待殿门合上,李世民才深深叹了口气,转身走向内殿。
长孙皇后正倚在软榻上,见他进来,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温柔的笑意:“陛下,太医已经告诉臣妾了。”
李世民在她身旁坐下,握住她微凉的手,眉头紧锁:“观音婢,你的身子.…他还是不想要这个孩子出生,但是比起这个还是观音婢的身子更重要一些。“臣妾无碍。"她轻轻摇头,指尖抚过他紧皱的眉头,“陛下在担心什么?”他沉默片刻,终于低声道:“朕……怕这个孩子会和原本的历史一样。”长孙皇后微微一怔,随即柔声道:“历史已经更改,岂可尽信?陛下是明君,当知天命难测,但人心可正。只要细心教导,臣妾相信必不会重蹈覆辙。”李世民闭了闭眼,握紧她的手:“可若此子将来……“陛下,“她轻声打断,“稚子何辜?况且,若真有那一日,也是你我教导之责,而非未出生孩儿的过错。”
他久久凝视她,终于长叹一声,将她揽入怀中:“罢了,朕依你。”人之初,性本善,用心教导就是了,况且他已经下定决心让承乾继位,也不会再过于偏心青雀,那些事不会再发生,罢了罢了。长孙皇后靠在他肩头,唇角含笑,眼中却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忧色。忽听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内侍在门外轻声禀报:“陛下,尉迟敬德、秦叔宝在殿外求见,说是有要事禀告。”
李世民眉头微蹙,与皇后交换了一个无奈的眼神。自从登基以来,这样难得的清闲时光总是转瞬即逝。
“宣吧。"他整理了一下衣袍,瞬间恢复了威严的帝王姿态。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大步入内,甲胄未卸,额上还带着汗珠。两人行礼后,尉迟敬德便迫不及待地开口:“陛下,臣等有大事禀报!李世民示意内侍赐座:"两位爱卿慢慢说,何事如此急切?”秦叔宝:“松阳县新到任的县丞是…"他顿了顿,似乎难以启齿,“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殿内霎时寂静。李世民手中的茶盏停在半空,茶水微微晃动。“当真?"李世民突然拍案而起,案上文房四宝齐齐一跳,墨汁溅洒在龙袍下摆也毫不在意。皇帝眼中进发出惊人的光彩,竟是大笑出声:“好!好!姜县令果然好眼光,连诸葛孔明这等大才都能招揽!”长孙皇后连忙起身,纤纤玉手轻轻按住丈夫的手臂:“陛下且慢欢喜。“她转向两位将军,凤目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二位将军可否详述其中缘由?秦叔宝把缘由都说了一遍,招聘诸葛亮的原因是许县丞辞官回乡,县丞一职空了下来。
“《出师表》朕能倒背如流…"李世民声音低沉,还带着一丝懊恼。长孙皇后注视着丈夫微微颤抖的手指,心中了然。她知道每当李世民读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时,总会红了眼眶。此刻的皇帝,眼中闪烁的正是那种熟悉的、近乎虔诚的敬仰。“朕少年时读《蜀志》,每每扼腕。孔明之才,可比管仲、乐毅;其忠,不逊周公、伊尹。"他转过身,眼中竟有几分激动,“若朕可得孔明辅佐开创盛世,岂不是.…”
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对视一眼,他们两个都知道李世民对诸葛亮的态度是多加欣赏,听到这个消息必然欢喜,但是他们要怎么说才能让陛下知道这个墙角拿着金锄头也挖不动哇。
算了算了。
还是不要兴头上浇凉水了。
转移一下话题算了,秦叔宝思考后开口:“陛下,明日就要发工资了,还是看一下这次都要买些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