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孩子怎么伤成这样?别耽误了,快去找丁先生。"黛黎变了脸色,见他还站着,想上手拉他,但又不知晓他手臂上是否有伤,最终没敢乱动,只能一再催促。
两人一同来到医疗区。
经过两轮战役,此地汇聚了不少伤员。黛黎有点晕血,平日她是不会来这里的,但听闻秦宴州负伤,她顾不了那么多。屋中,以丁连溪为首的医疗兵忙忙碌碌,正在帮士兵缝合伤口。去岁在黛黎的建议下,丁连溪用桑皮线代替了绢线,效果出奇的好,他惊叹之余也一直沿用至今。
黛黎来到时,秦宴州伤口已处理完毕,衣裳也穿了回去,但腰带还没系好,松松垮垮地挂在劲瘦的腰上。
也不知晓他从哪里弄了套新衣裳,这会儿身上干干净净的,除了面色苍白以外,根本看不出他曾负伤。不知晓内情的人,还以为他只是带手下兵卒来看军医。
“母亲?“秦宴州看到黛黎,僵了僵,“您怎么来了?”“来看你,也带祈年来治疗。"黛黎上下打量他,奈何儿子穿得实在整齐,她看来看去愣是没看出他伤在何处。
这个暂时看不出,黛黎先对身旁的少年说,“祈年,你把胄甲除了,让先生帮你处理伤囗。”
秦祈年听话照办。
他动作很快,身上装备“铛铛铛"地往下掉,仅是片刻功夫,就只剩下里衣。不过将将脱掉最后的上衣时,少年停住,重新看向黛黎,羞涩地喊了声母亲不仅是儿大避母,也是他还没在其他女郎面前这么“放荡不羁”过。黛黎会意,但她没有离开,只转了个身,背对秦祈年,面朝秦宴州,而后开始盘问大儿子:“州州你伤哪儿了?”
秦宴州迟疑。
黛黎冷下脸,“说实话。”
“手臂和背上。“他报完两个位置后,忙又说:“伤口都不深,养一养就好了,您别担心。”
说完还不够,秦宴州迅速将腰带系好,似乎怕她说要看伤。黛黎脑袋一突一突的疼,方才在门口听到的一道道议论声好像从四面八方涌来,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叫她心惊肉跳、头痛欲裂。她依旧记得这里伤兵多,不是说话的地方,只能沉默。
秦宴州低眉顺首,避开黛黎的目光。
气氛一时之间有些凝滞。
丁连溪动作很利落,没花多少时间便为秦祈年包扎好伤口,又交代他近日的注意事项。
等他处理完,黛黎领着一大一小离开。
接下来的三日,秦邵宗异常忙碌,忙着安排人追击徐司二州的残部,也忙着应对长安军巡和豫州军的垂死挣扎。
檄文一事他同样没落下,每次小战了结,秦邵宗都会命人出一次榜,广而告之战事进程。真如当初第一份檄文所言"刀锋所向唯在元凶,非敢犯阙也”。虽然秦邵宗早出晚归,议事厅的灯火时常燃到深夜,但他还是发现了近日黛黎有些不对劲。
肥料记录不看了,话也少了很多,听女婢说她饭量小了一些,有时手里拿着书,许久都未翻过一页。
至于夜里,他知晓她有时会惊醒。
秦邵宗觉得她是心疼儿子负伤,干脆将暂不得出战的兄弟俩喊来,让他们陪黛黎去县里游肆。
吴冈只是一个县,规模比不得郡,但胜过村庄不知几何。战事仍在持续,由于青北联军约束士卒甚严,县内一切如旧。此时街道上摊贩熙攘,吆喝声此起彼伏,端是热闹非凡。黛黎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没什么感兴趣的。她这几日一直在想同一件事,但左思右想、翻来覆去,却不得不颓然又恐惧地承认,她没办法稳当破局。“汪汪一一”
路边有个老翁摆了竹笼,笼中装有几只幼犬。幼犬在里面哼哼地叫着,一个个肚子浑圆像个毛团子,可爱极了。
秦宴州最先偏了脚步,走到老翁前。
老翁见他来,笑问道:“小郎君,买猎犬吗?我这儿的都是顶好的猎犬配出来的后代,自幼养起,长大后必定忠诚又勇猛。不贵,二十钱一只。”秦祈年见兄长过去,也乐颠颠跟上,“二兄,你要买犬儿?”秦宴州颔首,“买一只给茸茸。”
秦祈年和个好奇宝宝似的,“为何要买犬儿给茸茸?难不成你们偷偷有协约?何时之事,为何我不知晓?”
秦宴州抿唇。
此事说来话长,是当初母亲不给他上前线,他拜托施溶月帮忙劝说一二。作为回报,他给她挑一条小白大。
但黛黎也在这里,秦宴州不好直接说。
秦祈年没等到应答,又嘟嘟囔囔说着“你们不带我玩儿",“她想要什么样的小白犬",“我也帮忙看看"之类的话。
老翁听他说要白狗,主动从笼子里拎出两只,“小郎君,您看看这俩如何?左边这只敦实些,只有尾尖沾了一点墨”黛黎站在不远处,看着一大一小在挑小狗,眼瞳颤了颤。兄弟俩站得很近,秦祈年不及秦宴州高,但不妨碍他伸手搭在兄长肩上,勾肩搭背,两人凑一起讨论小狗。
说他们是亲兄弟,一定会有不知真相的外人相信。正因现在的兄友弟恭,所以黛黎深深地恐惧着,害怕有朝一日他们刀剑相向。
这种不安或许已存在了许久,最开始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卡在石缝深处看不见、也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