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忌惮(2 / 2)

郑太尉抬起头,视线在二人间转了几圈,作揖行礼:“此事,是老臣心急了,还望娘娘莫要怪罪。”“父亲知道便好。”

郑明珠冷冷瞥向太尉,“既无事,父亲请回吧。”“老臣告退。”

望着郑太尉的背影,郑明珠目光愈发冷冽。萧姜上前两步,紧紧盯着少女的面庞,意犹未尽般试图捕捉方才那昙花一现的妒意。

哪怕是假的。

良久,他扬起唇,两抹靥窝若隐若现,笑容却未及眼底。郑明珠缓缓收回目光,余怒未消,转而质问身边的男人:“方才那番话,不是你该说出来的。为何要那样回答?”太尉多疑,稍有不慎便会引来猜忌。若非她及时出来,让太尉以为萧姜受她挟制才说出这样的话,险些令太尉起疑心。“此事,道我善妒是最优解。”

最好装作一副想要又不敢的为难样子。

萧姜垂下眼帘,一声不吭任由郑明珠数落。他握住少女双臂,半躬下身子,与之平视:

“那,你可有一丝妒意?”

夕阳最后一缕余晖透过窗格照亮男人半张面孔,衬得双目愈加深黯,一抹幽怨之意藏匿极深。

话题骤然拐了十个弯,问到与此事八杆子打不到的地方,郑明珠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什么?”

罢了,也许真的是活太久了,年岁大脑子也不好使。郑明珠没再追问此事,拂开萧姜的手,心事重重回到书房。萧姜独自立在前殿,缄默片刻后,亦跟着离去。按着往日惯例,那些奏表送到甘露殿四五日无人批阅,会照原样送回到尚书台。

朝廷的风吹草动一向变化飞快,不能给这些人指摘椒房殿的机会。族女入宫之事,倒还可以想法子拖延一二。若太后真被请回未央宫,后患无穷。

烦恼几日,也没有什么万全应对之法。

郑明珠在殿内反复徘徊,心烦意乱的时候。瞧见正悠哉悠哉卧在矮榻边小憩的萧姜,顿时来了一股无名火。

萧姜知道该怎么做的。

莫说可掌控全局的形势预料,单凭这么多年所累的心心智。想必也早有应对之策。

郑明珠缓步来到榻边落座,试探着询问:“那些奏表过几日便会送回前朝去,此事没有应对之法,你可有什么主意?”萧姜没有睁眼,语气意味深长:“此事的确迫切。”“但一时之间,也难以想到对策…”

好似有对策,但不告诉她。

郑明珠狠狠剜了男人一记,起身坐在案边,给自己倒了一盏冷茶。一刻钟后,她再次试探:“请神容易送神难,若太后回宫,要耗费的心力,可不止现在这么多。”

“陛下真的没有办法?”

萧姜翻了个身:"容我再想想。”

故意的。

郑明珠盯着男人的背影,渐渐冷静下来。

她不能再追问了。

再追问下去,此不是说明她知道萧姜有应对之法。萧姜的心思,过于缜密。

“今日太尉等人在前朝官署议事,可说了什么?”郑明珠换了个问题。

这个问题,萧姜倒是没藏着掖着,痛痛快快地道出来:“谈起胶西王一事,为防胶西王联合诸王叛乱,还需早早笼络余下的藩王才是。”

可若贸然赏赐试探余下几个小藩王,难免打草惊蛇。在没有充足准备之前,逼反胶西王,无异于自掘坟墓。

怎样才能不动声色笼络那几个小藩王。

郑明珠放下茶盏,若有所思。

从前在乌孙时,老单于有吞并邻近小国的心心思,提防着势均力敌的月氏。有笼络其余小国共同对付月氏的意思。

那几年,单于妻阏氏常以联姻嫁娶,共祭山川神灵的名义召众多小国女眷相聚。

目的有笼络,也有试探。

这法子既简单,又不易令人起疑。

如今的大魏朝廷,未尝不可效仿。

郑明珠又思量一阵,开口问道:

“以中宫的名义,召诸王女眷入长安,此法可行得通?”一来试探各藩王的心思,二来可作威慑,警告众藩王莫要与胶西王同流合`丐。

三来,若胶西王妃不肯入长安,日后的讨贼檄文上,可添几笔不敬之罪,师出有名。

郑明珠眼神一亮,突然有了更好的盘算。

此事若行得通,召集藩王女眷的由头,可以为太后祝寿的名义。太后寿辰在三个月后。

此事由她亲自操持,地点就设在兰棠行宫里,即刻大肆宣扬出去。谁还能指摘她不侍太后,不忠不孝?

萧姜转过身来,视线幽幽缠绕在郑明珠身上。日影里,少女一身暗色玄裳,赤金绣纹泛着粼粼微光,耀眼夺目。她的面容神采奕奕,眼中毫不掩饰野心和狠决。

这一刻,红妆细软的椒房殿内寝仿佛成了朝堂陛阶。支撑在肘下的木案恍若金鸾龙座。

萧姜双目微微眯起,笑着向郑明珠招手:

“锋芒耀目,惹人忌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