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野心(1 / 2)

第175章野心

“原也没抱多大的希冀,毕竞没了萧谨华,李氏一族无半点威胁。”“不料这二人只一见,太后便改了主意。”昔日先帝后宫里,李夫人并非是太后最强劲的对手,却在储位之争上给了太后最大的威胁。

太后对李夫人有恨,理所应当。

思量许久,郑明珠才回过神,猛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身旁的人。她看向萧姜,温声问道:“陛下,一同用膳吧。”萧姜一向不喜宫人近身,有他在时,诸事皆要亲力亲为。郑明珠拿起空碟,学着方才萧姜的模样,想替这人布些菜来。竹箸停在半空,迟迟未落。

他都偏爱些什么呢。

从未见萧姜表现出自己的喜好。

仿佛吃饭仅为果腹,夜里也多浅眠,只维持这具躯体活着罢了。连唯一可称之为爱好的木雕,也是为掩人耳目。

旁人做了皇帝,恨不得尽享天下之乐。

他野心勃勃走进金銮殿,到底是为了什么。她第一次没有敷衍了事,随意拣几道自己偏爱的菜式。而是生出几分好奇,试探着问:

“陛下,爱用些什么?”

殊不知这点好奇心,像是一簇细小的枝桠,轻轻叩动心头积沉经年的厚土。萧姜怔了一瞬,思绪慢下来。许久也没回答这个最稀松平常的问题。郑明珠没有追问,像往常一般随意挑捡。

而后,二人没再多言。整个晚膳间都格外沉默,只闻秋风拂动枯叶娑娑。入夜,天微凉。

外殿已点起小泥炉,凉风吹进内寝,带起阵阵暖风。沐浴回来后,郑明珠卧在榻中的软丝被里。帐内温暖如春,倦意逐渐侵吞思绪,令人昏昏欲睡。

再醒来时,灯烛燃尽,窗外月上中天。她的腰腹被什么紧紧环住,勒得近乎喘不过气来。

她迷迷瞪瞪睁开眼,见萧姜贴在她额前。幽冷的光透过薄纱照进帘帐,为男人的半面脸颊投下小片暗影。

她没有动,只是盯着对方的眼睫出神。

最近她时常梦到萧姜。

那些梦光怪陆离,像是她自己的癔想,再难从其中得到什么启示。心头无端涌上一阵烦躁,她重新闭上限,不再去想。一夜好眠。

聆音殿附近不远处,便是未央宫沧池园。春日里可第一时看尽百花,可四季唯一春。剩下的时日只剩冰封天地与枯枝残叶。一位瞧着年近四十的女子独坐在廊亭中,盯着水中漂浮的残荷出神。新帝登基后,太妃们移居于北苑,不常出来走动。后宫人丁稀冷,骤然多出生面孔,格外引人注目。

仔细看,女子眉目间的温婉气韵似曾相识,竟是从前的李夫人。瞧见出现在道路之末的巍巍仪仗,洒扫宫人们回过神来,连忙垂首退远了止匕

郑明珠抬手命宫人候在原地,她自己走近廊亭,却没有落座。不过两年光景,李夫人两鬓斑白,脸颊上已添了些细纹,昔日眉宇间那抹温婉气韵也掺杂愁丝。

萧谨华容貌更肖似先帝,唯有入鬓长眉有几分像李夫人。“乌孙是个多险恶的地方,能活着回来靠得岂是运气。”李夫人目不斜视,声音低沉而干枯,带有几分唏嘘和怜惜。这份怜惜不是为她,是为当初与她处境相似的质子萧谨华。“这样简单的道理,她却想不明白。”

“从前我便知道你是个有心计的,只是没料到你有这样的野心。”郑明珠微微侧目:“便当太妃这番话是夸赞了。”她仍有话想问,可想到这几个月来从乌孙传回的消息,又觉无话可说。她启程离开廊亭,好似此番只是碰巧经过。长安城里的人,是最擅察上意的。

太后一连三日召太尉大人进宫觐见,而在处置李将军一事上,太尉的态度模棱两可。

如此,这两日已有郑氏的追随者接连上表,扬言宁错杀不放过,严惩李氏一族。

从众者越来越多,朝中支持李氏的声音渐弱。正当众臣以为严惩李家的事就此敲定之时,不知是从哪传出了流言。道太尉本不欲对李氏一族赶尽杀绝,是太后授意亲信朝臣,插手此事。从前先帝重病,当时还是皇后的太后娘娘代帝理政,已让朝臣不满。如今李家一事,更令朝中的诸多武将心寒。

流言沸腾不止,支持李氏的声音又多了起来。消息传到椒房殿时,郑明珠正专心致志在书房里看上次各司送来的簿册。萧姜也在。

此刻这人正倚靠在案后的榻褥旁闭目养神,也不知睡下没有。思绣进来时,郑明珠连忙示意她手脚轻些。这一整个下午,若萧姜醒着,便似蜜蜂一般在她耳边嗡嗡,时不时凑过来,不是贴便是抱。

原本一个时辰能看完的册子,生生得拖两个时辰不可。可不能搅了这好不容易得来的清净。

“出去说。”

郑明珠压低了声音。

她轻手轻脚,经过男人所卧的榻褥时,却被握住了手腕。“不必。”

萧姜抬起眼帘。

郑明珠有些失望,讪讪地坐在萧姜身侧的木案旁,替自己斟茶。思绣见状,开口将今日前朝的动向一一禀报。听到有关太后的流言时,郑明珠动作顿住。她是想派人散布流言来着,可她在朝中没什么亲信。那个油嘴滑舌的郑翰无法全然信任,所以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是谁先她一步下手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