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虎贲郎> 第504章 敌众势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4章 敌众势大(1 / 2)

第504章 敌众势大

榆林城南三十余里,秦直道处。

鲜卑先锋大将贺突邻部的首领回纥豆来到路边翻看冻瓷实的死牛,十几个小首领跟随他左右。

回纥豆正值壮年,颌下胡须浓密,盘绕打结。

不同于一些黄头或褐头鲜卑,回纥豆从耳际垂下的两缕发辫是黑色的,油黑油黑,发根浓密粗壮。

他上前掏出手斧劈砍冻硬的牛尸,仔细观察,见溃逃的匈奴人只来得及挖侧面的肉,侧面压在底下的肉没有时间割取,甚至最稚嫩的里脊肉也相对完整。

回纥豆面无表情,连剁数斧头,抓起一片冰冻里脊肉碎片放嘴里含着,扭头看其他小首领:“汉人、匈奴人是真逃了,我们一起追。”

其他小首领也上前看牛尸,牛尸下层被积雪覆盖,如今也都看清楚了,压在下面的皮肉来不及割取,可以想象匈奴人溃逃时有多么的惊慌。

作为开拓贺兰山一带的鲜卑西迁部落,他们眼中匈奴人、羌胡都是这么的不堪一击。

现在匈奴人、汉人的表现,符合他们的固有认知,毫无违和之处。

“追!”

一个首领上前扣了扣死牛里脊肉隙缝,指甲上有一点碎肉就送到嘴里含着,咧嘴笑看其他首领,一脸狭促牙齿黑黄。

“那就追!”

其他首领响应,原始的民主军事传统之下,这大大小小鲜卑首领快步返回马匹处,召集部众,呼呼喝喝之中控马加速,乌泱泱一片顺着秦直道向南而去。

随着他们持续向南迫近,反应迟缓、落在后面撤离的一些匈奴义从队伍甚至不敢驱赶兽群,向南仓惶而逃。

一些被掳的杂羌男女也被砍死在路边,这让混编在鲜卑队伍里的北地杂羌更是气愤,鲜卑人不由追的更快。

十五日下午,张辽撤回肤施城南营地时,鲜卑先锋抵达肤施。

匈奴义从部队并不信任徐晃等人的指挥、作战能力,并不在肤施停留,驱赶兽群沿着秦直道向南边的奢延王庭而去。

肤施南营,裴秀登高驻望西北五六里处,那里是同在奢延水东岸的赵云营地。

赵云也是登高观望,自当年三路征伐鲜卑大溃败以来,鲜卑人已在边郡士民眼中形成了强大、不可招惹的共识。

当年三路征伐鲜卑是一场缺乏边郡士民支持的政治仗,虽然夏育诸将善战,可朝野亦有掣肘的力量……为了掣肘,给鲜卑人通风报信也是正常操作。

当反对阉党的时候,支持鲜卑人,促使阉党对外的军事行动大败而归……这种行为,在遭受党锢的士人看来,也是一种正义行为。

换言之,如果这些传统士人眼中大司马与当年的阉党、董贼一样,那继续勾结鲜卑人,实属情理之中,这些人不会有什么感情认知障碍。

至于鲜卑人寇边时,会不会顺手灭了这些传统士人的门第、家族,这则是另一件事情。

对某些拥有长远目光的边郡豪杰而言,或许借鲜卑人之手消灭、重挫赵氏的军事力量,哪怕自家也会有所损耗,这也是一种为天下公义、汉室社稷做出的牺牲。

这是伟大的牺牲,没什么好衡量的。

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敌情反馈,说明眼前局势与当年多少有些类似,三郡诸胡竟然有所应对,不仅骗过了休屠达达的商队侦查,也骗过了徐晃的斥候侦查,更策动了鲜卑人主动介入。

这说明传统士人依旧在发挥作用,正企图借鲜卑人、三郡诸胡的力量打击大司马的军事力量与威望。

赵云凝视东北方向的肤施西门,从他这里可以看到肤施北门敞开,源源不绝的鲜卑人、三郡羌骑正涌入城中。

而肤施南营,新营建的营区内,张辽也能清楚看到肤施东门敞开,鲜卑、杂羌骑士正在入城。

张辽观望之际,一名军吏来到塔下:“将军,徐都督、裴护军遣使来邀。”

“继续警惕敌情。”

张辽嘱咐身边一名军吏,转身抓梯架而下,他的亲卫将已驾御一台雪橇,张辽健步登车,亲卫将轻轻抖动缰绳,两匹马迈动四蹄,雪橇向徐晃中军大营而进。

前部中军营帐,张辽通报后入内,就见裴秀正捉笔疾书,一侧徐晃开口:“文远将军怎么看如今敌情变化?”

“无他,唯死战耳。”

张辽解下头盔,头顶裹着的巾帻冒着白气,将头盔放在下首桌案,张辽自行到火炉前探手烤火。

他对徐晃并不是很敬畏,这是京营禁军出身的骄傲。

他以勇武扬名并州,被刺史丁原征辟为从事,转而被丁原推荐给大将军何进之时……那时候的徐晃不过是县吏而已。

十余万白波军聚众作乱,徐晃所在的杨县与白波谷隔着汾水相望,徐晃这类县吏、豪强被作乱的乡党裹挟也就情理之中。

虽然徐晃跟随杨奉归降后屡立功勋,但在张辽眼中,徐晃身上有贼军的污点。

哪怕吕布杀丁原后张辽依附吕布,又跟着吕布追随董卓,再到杀董卓,流浪关东……这都是朝廷内部的争斗,张辽的履历一直是干净的。

如果过于敬重徐晃,反而是张辽对自身履历的不尊重。

再论各自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