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四十二天产褥期已经过了,陈秀芸坐月子成天在屋里,早就憋的难受,正好趁机会出来走走。
众人七嘴八舌,就把陈允哲中举的事情,说给了陈秀芸听。
这下,陈秀芸听明白了,大哥不光中举,而且名次还挺不错的,第二名亚元。
这下,可把陈秀芸激动的不轻,眼泪差点儿落下来。
“爹,娘,师父,师娘,媳妇儿,兰心,咱回屋去说吧,正好也都饿了。”
大中午的,也不能饿着肚子,全都站在院子里聊天啊,还是进屋去,摆上饭菜,边吃边聊得了。
就这样,众人去了曲家,厨房往上端菜端饭,大家伙儿坐下来,一边吃饭,一边商议回宽甸的事。
陈家的根在宽甸,陈郎中的父母亲人,李氏的父母,都葬在宽甸大青沟呢。
如今陈允哲中举,光宗耀祖,陈郎中和李氏,就商议着要回去祭拜祖先。
“爹,娘,我有句话,说了怕是扫你们兴。”曲绍扬轻咳两声,开口道。
陈郎中和李氏抬头看了眼曲绍扬,“绍扬啊,你想说啥就说,这都自己家人,没啥忌讳的。”
陈郎中明白姑爷的个性,不会无缘无故这么说,肯定有他的缘由。
“爹,娘,我知道大哥中举了,你们心里高兴。
若是寻常年月,理所应当要回去好好庆贺一番,流水席不摆上三天三夜都不算完。
祭拜先祖那更是应当应分,子孙后辈出息了,先祖泉下有知,也会高兴的。”
“可眼下这形势不明朗,倭国那头自打海战胜了之后,他们的船在渤海和黄海上横行无忌。
而且,倭国的陆军部队,如今也从平壤开赴到义州,据说有两万五千人。
虽说咱大清在江这岸也布置了将近三万兵士,可大清的军队什么情形,咱心里都有数。
如今双方数万兵将对峙于鸭绿江两岸,战事一触即发,想来我二哥那边形势也很紧张。
眼下爹娘回去,势必让二哥分心,束手束脚不得施展,我和秀芸也提心吊胆,难以安心。”
曲绍扬费心巴力的把老丈人和丈母娘都弄过来,就是想让他们避开战乱。
如今这个时候了,二人要回去,那曲绍扬之前所做的不都白费了么?
陈郎中和李氏对视一眼,都有些犹豫。
“绍扬,你跟爹说,这小倭子,真敢打过鸭绿江来么?”陈郎中似乎还有些不敢相信。
“爹啊,小倭子在平壤城胜了一场,海战也胜了,他们还有啥不敢的?
眼下别看着像是挺平静,那群小倭子肯定是在找,从哪儿过鸭绿江最保险最稳妥呢。
他们不是不敢,而是想绕开咱大军封锁,找防御的薄弱点。
这些小倭子阴险狡诈,惯会使手段,不能小瞧他们。”
曲绍扬摇头叹气,都到这个时候了,怎么还幻想着小倭子不敢打过来呢?
“真的?哎呀,那沿江一带岂不是很危险?那可怎么办啊?
老二还在宽甸呢,可别出什么事儿。”李氏闻言,害怕起来。
毕竟是个妇人,对这些不太懂,又记挂身在宽甸城的儿子,关心则乱。
“师父,你说,如果小倭子想要偷偷过江的话,选哪里最合适?”
曲绍扬没有回答李氏的问题,反而是扭头去看刘东山。
清倭甲午战争这段历史,曲绍扬印象最深的就是黄海海战,陆战方面,他了解的没那么详细。
只隐约记得,海战之后,小倭子发动了陆战,短短几天内,就攻占了安东、九连城、宽甸、凤凰城等地。
但具体是什么时间,怎么打过来的,曲绍扬记不太清了。
这些日子以来,曲绍扬也派出了不少人在鸭绿江沿岸打探消息,综合这些消息,跟刘东山进行推演。
师徒俩一致认为,小倭子要想占据主攻优势,就得想办法拿下虎山。
因为虎山位于九连城外,是进入九连城的制高点。
只要拿下了虎山,就可以在那里架设大炮,对着九连城俯射。
但虎山有大量清军把守,想要正面渡江攻击几乎不可能。
这些天,曲绍扬一直在回想上辈子看过的那些资料和视频,同时在脑海推演。
他试着站在小倭子那一方,用他们的视角和思维去思考,忽然觉得,侧面迂回、渡江偷袭的办法,或许可行。
本来曲绍扬也打算找刘东山讨论这事情的,既然话赶话说到这儿了,屋子里又没外人,曲绍扬索性就直接问。
刘东山没说话,脑子里也在思考。
他放排多年,对鸭绿江沿线地形、水势了然于心。
要是按照曲绍扬的思路,大概有个地点比较适合。
“安平河口,那里位置偏僻,而且水流比较缓慢,水不深。”
曲绍扬闻言,一拍桌子,“没错儿了,应该就是这儿。”
他隐约记得,好像有这么回事儿,可一直都想不起来地点是哪儿,听刘东山一说,豁然开朗。
“不行,师父,我得回衙门一趟,给道台写份折子,提醒他们,注意安平河口的守卫。”
曲绍扬觉得他找到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