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昼吟> 第30章 新的起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新的起点(2 / 4)

的空间里回荡。

苏悦紧接着说道:“没错,我们不能满足于一时的热闹和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投入。我们要想办法扩大影响力,让它不仅仅是在我们这个小圈子里发光发热。”她的眼神中燃烧着热情的火焰,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光明前景。

陈宇点了点头,补充道:“而且,我们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更好地融合,找到新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如今的社会发展迅速,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赵晨沉思片刻后说道:“我觉得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制作更多有趣的文化内容,比如短视频、线上讲座等等。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在网上获取信息,如果我们能在这些平台上推出优质的传统文化内容,一定能吸引他们的关注。”他的想法充满了时代的气息,为大家打开了新的思路。

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他们最终达成了共识——成立一家属于自己的文化公司。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们深知,要想实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远大目标,需要一个更加专业和有力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能够整合资源,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强大的支持。

说干就干,接下来的日子里,四人投入到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中。他们仿佛是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一刻也不停歇。每天清晨,当城市还在晨雾的笼罩中沉睡,他们已经踏上了奔波的征程。

他们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办公地点。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查看了一个又一个的写字楼和创意园区。有的地方租金过高,超出了他们的预算;有的地方环境嘈杂,不适合文化创作;还有的地方交通不便,不利于与合作伙伴的往来。但他们没有气馁,始终坚信一定能找到那个理想的地方。

终于,在城市的一个角落,他们发现了一座老旧的厂房。虽然外表略显破败,但内部空间宽敞,结构合理。经过一番改造和装修,这里将成为他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与各种合作伙伴洽谈合作事宜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需要与供应商协商物资采购的价格和质量,与广告公司讨论宣传方案的创意和执行,与演出团队敲定节目的内容和档期。每一次的洽谈都是一场智慧的较量,他们既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又要灵活应对对方的要求和条件。

同时,他们还要制定详细的公司发展规划和业务方向。在无数个夜晚,他们围坐在那张简陋的会议桌前,展开激烈的讨论。他们分析市场需求,研究竞争对手,评估自身优势和劣势。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公司的未来,每一个想法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论证。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资金的短缺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为了筹集启动资金,他们不仅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还四处寻求投资。那段时间,他们几乎跑遍了所有可能的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他们穿着整洁的正装,手里拿着精心准备的项目计划书,一次次地走进那些豪华的写字楼和私人会所。在会议室里,他们充满激情地向投资者介绍他们的项目和愿景,描绘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美好蓝图。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他们一次次地遭遇拒绝,有的投资者对传统文化产业不感兴趣,认为风险太大;有的则对他们的团队和项目表示怀疑,认为缺乏经验和市场竞争力。

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始终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有价值和意义的。每一次被拒绝后,他们都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项目计划书,调整演讲策略。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遇到那个懂他们、支持他们的投资者。

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后,他们的坚持和诚意打动了一位资深的投资人。这位投资人名叫张华,是一位在文化产业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和深厚人脉的企业家。在听完他们的介绍后,张华被他们的热情和执着所打动,也看到了这个项目的潜力和价值。他决定为他们的公司注入第一笔资金,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和支持者。

有了资金的支持,他们的步伐更加坚定。接下来是招募人才的工作。他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为保护和传承经典文化贡献力量。于是,他们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举办线下招聘会。

招聘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求职者们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和期望,来到这里寻求机会。林晓、苏悦、陈宇和赵晨坐在招聘桌前,认真地查看每一份简历,与每一位求职者进行深入的交流。

有的求职者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只是为了一份工作而来。他们在面试中表现得漫不经心,对公司的业务和发展方向毫无兴趣。对于这样的求职者,他们只能礼貌地拒绝。

有的虽然充满热情,但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会耐心地与这些求职者沟通,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

经过严格的筛选和面试,他们最终招募到了一批优秀的年轻人。这些人来自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