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
江弦摇摇头,“不去了,刚接手《人民文学》,还离不开呢,事儿太多。”
“郑主任,人来了。”
“好,我马上过去。”
郑晓龙已经大学毕业五年了。
他当过兵,退伍以后分去了京城人民广播电台农村部当记者,后来参加高考上了北大分校的中文系。
大学毕业以后,就又回到了自己的电台工作。
结果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不过四年时间,他们电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京城人民广播电台摇身一变,变成了京城广播电视局,局里又增加一个电视台,还增加了一个电视艺术中心。
当时台长就问郑晓龙的工作意愿,郑晓龙纠结了一下,最后选择了不大被人看好的电视艺术中心。
这个选择的确需要些勇气。
毕竟这会儿电视艺术中心完全草台班子。
电视剧到底是什么,国内的电视剧人还在有点迷茫的状态下不断学习,没什么成功先例可以借鉴,完全是凭感觉去摸索。
所以郑晓龙的这个选择,绝对是和大部分人所不同的。
也正因为此,不过半年时间,郑晓龙很快在竞争压力不大的电视艺术中心升任编辑部主任,主管剧本创作。
“晓龙。”
“江老师!”
郑晓龙从艺术中心出来,一路探着脑袋打望,很快看着正坐在椅子上喝茶的江弦。
他也是心里一阵激动。
想当初,他还给江弦主持的北影厂杂志《电影创作》投过稿子,在北影厂改了好长一段时间稿子。
当时江弦没少给他指点。
因此,江弦对他来说,是偶像,是导师,此刻又有机会见到这位,心里自然是忍不住的汹涌澎湃。
江弦看着郑晓龙,心里也是一阵唏嘘。
很难想象,同样一名导演,不仅能拍出《甄嬛传》,还能拍出《藏海传》?
难道真的是我们哥哥有问题?
俩人唏嘘一阵儿,说了会儿当年的回忆,郑晓龙这才主动发问:
“江老师,您找我是有什么事情么?”
江弦笑笑,“害,其实也没啥事儿。”
“您跟我直说,千万甭客气。”郑晓龙分外热情。
见状,江弦也就不再藏着掖着:
“这次过来呢,其实是想找你合作一部电视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