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1978合成系文豪> 第520章 《当代》为你改了风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20章 《当代》为你改了风格!(2 / 3)

后来还有《琉璃月照铜钱街》、《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多篇作品。

《城》则是他们之中最近和江弦合作最频繁的,江弦的上一部重磅中篇《无主题变奏》,就是在这部刊物上首发。

小说一经发表,犹如巨石入湖,掀起千层巨浪,一时间读者们阅读热情极高,在评论界掀起的一场场讨论也持久不下。

前不久何启治还看着过《城》的主编苏晨一次,因为刊物销量高涨,这老小子脸上皱纹都少了许多。

至于《十月》,一部《高山下的环》,能抵得上一百部小说了!

不仅在前年的国庆阅兵上,作为文艺界彩车形象进到全国人民的视野。

前不久,教育部最新修订的第六套教材,也将这篇小说引入了教材之中。

一部刊物能推出这样一篇作品,都能拿来当作压箱底的光荣事迹了。

这么一看,“四大名旦”《收获》、《城》、《十月》都和江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反倒是他们《当代》,按理说,以江弦和人文社的关系,他们早该有机会推出一两篇他的首发。

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当代》总是阴差阳错的和江弦错过。

一直到现在,江弦都已经在文坛成就了自己的地位,他们《当代》的刊物上,还没有任何一篇江弦的首发作品。

这也太尴尬了!

一位成就了自己地位的作家,一位得到过整个中国文学界认可的作家。

他没在你们的刊物上发表过作品。

这不是他的耻辱。

而是这部刊物的耻辱。

这不是他没水平。

而是这部刊物没有水平。

所以何启治这么着急,那真是有道理的。

他先是回了趟人文社,找了一趟李景峰,他知道李景峰和江弦关系不错,想让李景峰给他当个中间人。

李景峰也不好拒绝。

毕竟人文社和《当代》,说白了就是一家,《当代》就是他们人文社的刊物,《当代》要约稿子,那他们人文社这个老大哥也不好不帮忙。

“这样,我带你去他家,不过非得现在去么?”李景峰问。

何启治坚持点头,“就得现在,耽搁一会儿都不行。”

京城今儿晚上的天气不算好,虽然夕阳暖暖和和的,但那都是室内的假象。

外面儿那大风吹得人那叫一个凉爽。

尤其太阳一落山,北风卷雪,噼里啪啦往脸上打不说,那手更是跟针扎了似得,连自行车把手都攥不稳吗,一会儿就得换一只到嘴前面呼呼两下。

李景峰心里那叫一个郁闷。

可又知道约稿事儿大。

就这么坚持着,一路蹬着“二八”锰钢车,和何启治一块儿到了团结湖,此前他来这里给江弦暖过房子,知道他们家门儿。

坐电梯上去。

何启治看了眼李景峰,抢在前面,“我来敲门吧。”

“行。”

“咚咚咚。”

门很快被推开,随着门被推开,迎面袭来的温暖让李景峰和何启治怀疑这到底还是不是冬天。

“同志,你找谁?”开门儿的是位仪貌动人的女人,这人何启治认识,朱琳嘛,电影演员儿,演过《车水马龙》,演过《少林寺》。

但要说最让何启治印象深刻的,还得是前几个月刚播出的《西游记》里面的女儿国王。

哎呦。

骂《西游记》的人不少,有说拍的烂的,有说导演、编剧水平次的。

就是没人对演员儿有啥非议。

尤其是朱琳,那真跟仙女儿似得。

“朱琳同志。”李景峰在何启治身后打声招呼。

“是景峰啊。”朱琳脸上闪过惊喜,“这位是。”

“这位啊”

“朱琳同志,你好,我叫何启治,《当代》的编辑。”何启治自报家门。

“你好,《当代》的编辑?我知道了,你是找我爱人的吧。”

“没错。”

“你们先请进。”

朱琳转身招呼一声江弦,然后把何启治请进家里。

何启治一进门儿,浑身的僵冷劲儿消散了个大半,浑身就跟被阳光包裹住似得,感觉不到一丝儿的凉风往身体里钻,特暖和,暖和的跟清华大学的宿舍似得。

清华的暖气在京城是很有名的。

据说,清华大学的校舍请专门的设计师设计过,各国的设计师都有,加上校园位于西郊,周边人烟稀少,学生们又绝大多数住校,因此清华的宿舍很早就供上了暖气,说是烧得比京城饭店还热,冬天非常舒服。

“景峰?”

江弦很快抱着自家闺女出现在何启治的视野,“景峰,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江弦如今执掌《人民文学》,算是国内文学刊物里的头号人物,李景峰见着他也是颇有压力,赶忙起身弓腰握手。

此情此景,江弦也只好哀叹一声。

“终究是我叫你一声闰土,你叫了我一声老爷。”

“说啥呢?”

李景峰看他一眼,给他介绍起来,“这是《当代》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