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集体“开窍”
“冯晓刚写出来了?!”
这事儿就跟国足进世界杯了一样,迅速在“海马”的编剧之间传开,掀起惊天巨浪。
太吓人了。
大伙一个个都卡着文呢。
结果你小子居然抢在前面写出来了?
于是纷纷找上冯晓刚,拜读其大作。
等把冯晓刚这一集的剧本看完,都是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佩服佩服。”
“写得好!”
海马的人以前都没听说过冯晓刚这么一号人物,但是人这剧本写的确实不赖,看着特有水平。
关键
读完就会觉得,《编辑部的故事》这电视剧,它就应该这么写。
“老冯,你怎么开了窍的,给大伙儿指点指点。”梁左比冯晓刚个头高点儿,说话的时候低着头,这叫不耻“下”问。
“害。”
冯晓刚摆摆手,“开窍不至于,我就是写的时候,尽量仿着头儿那篇小说里的味道,就是那篇.《顽主》。”
“《顽主》?什么《顽主》?”
“头儿还有这小说?”
“没听说过啊。”
“.”
“害,最近刚写的。”
有了冯晓刚的推销,《顽主》这小说很快便在“海马影视创作中心”的院子里有了知名度。
“牛逼,这小说写的,反正我是写不出来。”王硕第一个拍着大腿喊绝。
“就是故事不够完整。”魏人说。
“嘿,您真别说。”
王硕马上就说,“我觉得妙就妙在这个地方,虽然没写任何完整的故事出来,全都是片段化的情节,但这本身就是咱们现在社会的缩影,小说代表了整个社会转型中的状态。”
讲不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因为生活本身已经片段化了。
故事已经终结,意义已经失落。
你就说他写的,时装模特、比基尼女郎,还有那些个穿着各个时代服饰的话剧演员同台走秀,总之无论什么人模狗样的扭出来,台下都有喝彩声。
这不就是现在人们脑海中混乱的写照么?
无论你玩成什么样,都有人静观,都有人喝彩,有人凑热闹,但是谁也不需要认真,对得起咱们自己就行。”
“嗬,您说的可够精辟的。”梁左笑了笑。
“没人小说精辟啊,你看人咋写的。”
王硕张口便背诵起《顽主》小说里的话:“人生就是踢足球,也许整场都踢不进一个球,但还得玩命踢,因为观众在玩命的为你喝彩打气,人生就是跑来跑去,听别人叫好。
写的多好,要我说,头儿可真是有点儿看破红尘了,有点成仙儿了,在人家眼里,人生就是那么回事儿嘛,全世界都在玩,谁认真谁就输了。”
“说得好!”余华忍不住给王硕鼓起了掌。
王硕这厮在“海马”的存在感极强,虽然这个人有点儿内向,但千万别给他打开话匣子,一打开就特别能唠,唠的还特好,让人特想继续听。
“你们说头儿小时候究竟是个什么角色啊?”刘恒摸着脑门儿琢磨。
“咋了?”
“我看完他这《顽主》,知道我想起啥了么?”
“《动物凶猛》?”梁左试探性问。
“对了!”
刘恒一拍大腿,特来劲的模样,“你咋知道啊。”
“顽主嘛,头儿的小说里又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形象,之前《动物凶猛》写的不就是一帮小顽主。”
“对!《动物凶猛》那小说都是几年前的了,我当时看了不止一遍,写得太好了,尤其是里面主角儿那些人,特生动。
什么在交通指挥台前眉飞色舞地抽着烟,一副‘豪踞街头顾盼自雄的倜傥劲儿’,‘目光充满冷漠和轻蔑’,令那些在老师带领下排队经过这里的‘规矩的同龄人很有些自惭和惴惴不安’.
哎呦,写的太好了,这语言也真够漂亮的,这帮‘小顽主’们的形象被刻画得那叫个活灵活现,入木三分,你们说头儿要是没有当过两天‘小顽主’,就把故事写的这么漂亮,我绝对不信。”
刘恒的话很快得到大伙们的一致认同。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作家。
他们最先跟普通人一样,都要经历自己的人生,选择一份养活自己的营生,他们对世界和人的感悟,也离不开自己的这些经历。
就说《白鲸》的作者梅尔维尔,年轻时候就是水手,所以写出了《白鲸》。
写出《红与黑》的司汤达,做过意大利一座小城的领事,《红与黑》发表以后,社会流传一句“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
国内就更多。
在座的就有许多。
像是刘震云,因为经历了复员后参加高考,所以结合自己经历写出了《塔普》。
还有王硕,当过海军,之前那篇让他名声大噪的《空中小姐》,也是结合了自己这段经历。
还有不在场的,像是莫言,因为当过兵,所以一开始写的小说离不开自己的军旅经历。
因此,江弦写“顽主”,现在他是不是不一定,但他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