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秋收前,凉风阵阵,秋高气爽,昨天王媒婆来说刘文祥回来了,老刘家的意思让淑芬和刘文祥相看相看,李老太也没犹豫,当时就定下今天相看。
今天一早,淑芬起来就开始紧张,早饭没吃几口就撂筷了收拾桌子时差点越过厨房,把碗送去后院。
程英叫住她,问:“淑芬,你是要把饭碗送去哪儿啊?淑芬赶紧回来,把碗送进厨房,转身去喂鸡,又把鸡食端去了猪圈。
王丹桂和程英笑的直不起腰,淑芬羞了个大红脸,跑回屋里。
李老太指着她们笑骂:“你们当长辈的没个正形,看把我孙女臊得,”
铁蛋和淑香铁柱,一看大人都笑的不行,他们也笑做一团。
淑清把淑芬按在小镜子前笑着说:“大姐,你好好打扮打扮,让刘文祥看了挪不开眼,”淑芬扬手要打她,淑清笑着跑开了。
中午刚吃完饭,院外传来敲门声,王相柳的声音:“李婶子,淑芬娘,我们来了”
王丹桂赶紧跑去开门,大门打开, 淑芬和淑清在窗前看见门口站着四个人,
最前边站着王媒婆,然后是一对50岁左右的中年男女, 女人头发梳得规规整整,一身深色衬衫裤子,看着清清爽爽,特别干净,
中年男人看上去比女人大几岁,也是一身深色衣服,后面站着一个个子很高的年轻男人,穿着一身军装,淑清撞了一下淑芬:“人长的不错,一身正气的”淑芬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王丹桂说:“王嫂子,快进来,快进来,这是刘家大哥大嫂吧?快请进,快请进,”王香柳说:“对,这是刘大哥和大嫂,后面的年轻后生是刘文祥”
屋里,王莲花拍了一下淑芬和淑清说:“快点出去迎接”王莲花领着淑芬和淑青,快步走到院子里,迎接四个客人,
李老头李老太和李大兴哥仨,也忙迎了出去,大家在院子里互相寒暄着,王香柳给两家人做了介绍。
进了屋都坐下了,淑芬和淑清给大家都倒了水,淑清就领着几个孩子去了外边,淑清领着他们到墙边翻晾晒的菌菇和干菜,
这段时间淑清在家没少晾干菜,这个年代冬天除了储存的萝卜、土豆、白菜就是自留地里种的豆角、茄子晒成的干菜,这些是人们冬天的主要菜色,不像现代冬天也可以买到各种新鲜蔬菜。
铁蛋闲不住说:“二姐我出去找王大军了,”淑清说:“大中午的这么热,别出去瞎跑,”铁蛋边往外走边说:“不瞎跑,我们就到阴凉的地方去打猪草”
屋里两家人聊的挺好,双方对两个年轻人也都很满意,李老太细细的询问刘柱子家里的情况,刘柱子两口子也都认真的回答
淑芬偷偷的看了刘文祥一眼,羞红着脸低下头,默默的坐在一边,刘文祥的目光时不时像是不经意的,从淑芬脸上扫过。
一个多小时后,一行四人从堂屋出来,李老太领着一家人送出来,所有人都满面笑容,淑清一看这是双方都挺满意。
到了大门口,刘文祥的娘站住拉着淑芬的手说:“好孩子,明天文祥来接你,你们去供销社买两身衣服,你们年轻人多相处相处,互相了解了解,我盼着你早点成我儿媳妇呢”
淑芬满脸羞涩,偷看了笔挺站着的男人一眼,俩人目光对上,又都微笑着看向别处,
李老太呵呵笑着说:“行,明天文祥来呗,买不买衣服不要紧,多处处了解一下是主要的”
两家人互相道别,李家几个男人直接去干活了,女人们回屋,淑清也跟着进屋,听他们说着对刘家的看法,
程英说:“文祥这孩子是没得挑,各方面都挺好”王丹桂也说:“是啊,孩子长得高高壮壮的,那一身的气度,一看就是个正派人,”
王莲花说:“是挺好的,就是他家这大儿媳妇有点愁人,他们结婚后又不能分家另过,这在一块住,少不了惹气”
李二兴说:“刘文吉,这人不错,就他媳妇一个也搅不出啥事,我看这门亲事挺好”
李老太说:“哪有十全十美的,我看刘柱子两口子也都挺实在,是正经过日子人儿”
程英说:“要不咱跟刘家商谈一下,这小儿子结婚了,是不是他们分家各过各的?”
李老太瞪了程英一眼:“咱家能说那话?”王丹贵说:“我听说当兵的够级别,就能让家属随军,不知道文祥的级别够不够”
李老头磕了磕烟袋说:“刘家大体是不错的,先让两个孩子处处看,性格合不合得来,他俩处的好就成,至于随军的事,现在级别不够的话,以后文祥再升职,也就够随军的条件了。”
淑清一言不发的听着他们说话,时间过得真快呀,每天睡一个炕的大姐都要嫁人了。
淑清悄悄的拉住淑芬的手,两姐妹对视一眼,都温柔的笑了
李老太看大伙儿今天都挺高兴,心情很好,拍拍手说:“今天高兴,我做主,晚上改善伙食,做点好的,程英去拿出一只风干的野兔来,”
铁柱和淑香一听高兴的,跑来跑去,一边喊着:“哦,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王丹桂去准备跟兔肉一起做的配菜,一边笑骂着两个孩子:“你们这两个小馋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