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排除接触面光滑以及数错的可能性。
昭看向两旁一扎宽的护栏。
“看来这个护栏并非只是防止我掉下去……”
她伸出双手双腿,膝盖内扣,手与脚用力撑住两侧。
根据f=μfn,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正常来说,此时摩擦力应增大。
速度无明显变化,双手无灼烧感。
顺带着昭又数了一遍数。
除非该物体过于光滑,基本可以合理猜测摩擦力消失。
“我认为摩擦力消失!”
「??」
一瞬间,寒冷的感觉散去,取而代之的温暖,好比冬天的被窝。
当有风时,感觉到凉主要是因为风寒效应。由于空气流动加快,人体表面的空气保温层不断地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从而加速人体热量的散失。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人也就感到越寒冷。具体来说,当气温在0c以上时,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3~5c;气温在0c以下时,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6~8c。因此,在刮风的天气里,即使实际气温并不低,人们也会因为风寒效应而感到格外寒冷。
昭松了一口气,这样看来,答对问题肯定是有奖励的,答错似乎也没有惩罚,这样一来倒是不会太困难。但直觉告诉她还是尽量答对更好。
不过最好还是先想办法停下来,一直在这里滑来滑去的眩晕感实在是有些影响思考。
停下来…怎么才能停下来?想要改变我现在的运动状态,还需要另外一个力的作用才行。
正常来说,我此时应该受四个力,摩擦力、空气阻力、重力、支持力。
两三趟下来,速度没有明显减慢,说明这里除了摩擦力消失以外,空气阻力也不大,难道这里是高空?
等下,刚刚没有好好思考过这个问题。
首先,摩擦力消失的范围是什么?
其次,消失的是动摩擦还是静摩擦,亦或者二者都是?
最后,如果这里是高空,我为何不觉得窒息?如果不是高空,为什么空气阻力近乎于没有?
摩擦力消失的范围……那行字里说的似乎是“这方世界”。但这不合理!
所有的原子和粒子都是通过摩擦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如果摩擦力消失,首先将不存在这么大的o型物体,除非它根本不是原子和粒子组成的。
“以及……”
昭看向自己,白色上衣,黑色运动短裤。
“衣服中的纤维也会四散开来,不可能好端端待在我身上。”
想到这里,昭两手贴合,进行相对运动,感受到发热。
“摩擦生热主要是由于摩擦力做功。当两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摩擦力会对物体做负功,导致物体的内能增加。这种内能的增加表现为物体温度升高,即所谓的摩擦生热。因此证明自身摩擦力存在……”昭喃喃道。
所以,如果不是因为我与该物体特殊,那么此时摩擦力的消失范围应该只作用于该o型物体表面!
第二个问题,静摩擦力是否消失。
e……在我快速运动的情况下似乎无法检测静摩擦力是否存在。
第三个问题,空气阻力与我自身状态的矛盾。
如果排除高空与空气阻力消失,那么只能说,我得到了特殊庇佑。
得出结论,动摩擦力消失于o型物体表面,我可能受到特殊庇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