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王。下官告辞!”
“恕不远送!”
朱温望着张虔裕的身影陷入沉思,众人都不敢说话。小军来报:“朝廷飞龙使到!”
“请进来!”
飞龙使高声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东平王立即率军返汴州,否则削夺官爵,诏告天下,人人得而诛之。克日退兵,不得有误!钦此。”
朱温好像想起什么,飞龙使宣完圣旨,他一点儿反应也没有。
飞龙使强打精神道:“东平王,这已经是圣上给您下的第八道圣旨了!您接不接,个话啊。”
朱温好像猛然醒悟道:“臣朱全忠接旨。臣即刻撤围凤翔。”
“好好好。东平王总算接旨了。咋家即刻去报喜去。”飞龙使转身跑出去。
二次落座。刘捍问道:“王
爷,我军真的要从凤翔撤军?”
“当然!本王说话岂能儿戏!”朱温哈哈大笑道:“诸位可知我为何要此时撤军?”
众人摇头。朱温道:“蜀中王建声言勤王,却又与我联合,令人捉摸不定。如果他与李茂贞等部联手,攻我军侧翼,必然陷我军被动。我军撤围凤翔,王建与李茂贞定然相争。再说,韩全诲传檄江淮藩镇,也必然传命于李克用。李克用是我大敌,我军不可不防。我们撤围凤翔,他们号召勤王的理由不存在了,我军即刻避免众矢之的的下场。本王当然不会如此轻易放过李茂贞,我要先剪除他的党羽,进一步孤立他。传令,转战邠宁军之首府邠州!捉拿李茂贞的养子李继徽!”
“遵命!”众将齐呼。
5、山南西道首府兴元城西门。王宗播、王宗涤率领蜀军兵临城下,见城门紧闭。王宗播冲城头高喊:“告诉你们李继密大帅,我军奉命勤王,去支援岐王李茂贞。路径兴元,粮草匮乏,想进城购买,请他行个方便!”
王宗播连喊三遍,城门校尉方拱手道:“将军稍安勿躁,小人这就去禀报我家大帅!”
半个时辰后,李继密出现在城头,搭手问道:“城下蜀将听着,你们勤王有功,本帅愿奉献粮草千担。请你们兵退三十里,明日本帅派人送粮草出城。兴元遭遇大灾,收成不好,难以满足贵军需要;武定军之洋州乃是丰年,可以前去筹集粮草!”
王宗播、王宗涤在马上拱手道:“多谢李大帅赠粮,我军愿遵照大帅吩咐,退兵三十里。请明日午时,务必把千担军粮送到我营!”
李继密拱手,看蜀军滚滚而去,松了一口气。
6、兴元城西门外树林中。第二天后半夜,王宗涤率三千精兵悄悄埋伏在兴元城西门外树林中,紧盯着城门。日上三竿,城门洞开;王宗涤大刀一挥,率军杀进城里。城头守军不备,被消灭大半,剩下的
做了俘虏,押运粮草的军兵和民夫四散而逃。王宗涤命人在城头点起狼烟,传信与王宗播,蜀军源源不断涌进兴元城。很快蜀军占领了兴元外城,将内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并火烧前后门,不断发起猛攻。
李继密见大势已去,不得不开城投降。
(蜀军收编兴元兵三万,声势大振。王建命令将李继密举家迁往成都,任命王宗涤为山南西道留后。)
7、武定军洋州城下。王宗播、王宗涤率领蜀军在城下挑战。武定军节度使李思敬出城迎敌。王宗播大战李思敬。李思敬不敌,被王宗播生擒活捉。李思敬无奈,率军归降。
(接着蜀军又攻占了兴州,控制了北面入川的要道。)
8、静难军邠州城下。朱温亲率八万宣武军围住邠州城,命参军刘捍向城头喊话:“城上守将听着,告诉静难军节度使李崇徽,李茂贞劫驾,大逆不道,困守凤翔,自身难保,早晚为我宣武军擒杀;李崇徽追随李茂贞,只能是死路一条;如改旗易帜归顺我王,仍可保有静难军帅位。速速决断!否则破城之时,玉石俱焚,死无葬身之地!”
一个时辰后,城上竖起白旗,李继徽开城请降。朱温率亲军入城。
9、邠州帅堂。朱温在正中高坐,对李继徽道:“你既然归顺于我,当恢复本姓原名--杨崇本!”
杨崇本拱手道:“多谢王爷。”
朱温接着:“杨大帅,本王仍然命你担任静难军节度使一职,坐镇邠州;宣武军也不会开进邠州城半步。”
杨崇本再次施礼道:“多谢大帅信任。”
朱温摆摆手道:“不过,按汴州规矩,你的家属亲眷要迁到汴州居住三年;本王念你邠州距离汴州千里遥远,且容你将家属亲眷迁到河中府,方便你前往探视。你且从容安排,一个月后,再将亲眷送往河中府即可。”
“谨遵王爷钧令!”杨崇本拱手道。
(关中之地,三有其二为朱温所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