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到120元,实际消费最低票价则维持在30到40元。
而这一年的《阿凡达开启了电影的3d时代,在国内大中城市3d电影票价为80100元,ima电影票价为100150元。
这年代的工薪阶层一个月要是看个两三场3d电影,绝对是笔不小的开销。
而真正改变中国票价历史的,要从14年的《变形金刚4开始,线上售票平台次对票价进行大规模补贴。
《变形金刚4内地周末票房超6亿,其中猫眼出票达到450万张,贡献了30%以上的票房。
限量的“9.9元电影票”激了极大的观影热情,让平台方与公众都尝到票房狂欢下的甜头。
之后国庆档、暑期档继续补贴,猫眼、淘票票、百度糯米等线上售票平台都纷纷推出9.9元、15元、19.9元等优惠电影票,让看电影不在是件“奢侈”的事,国内的电影市场票房总量开始井喷。
14年296亿,15年440亿,16年457亿,17年524亿,增长速度之快,让好莱坞都觉侧目。
票补是电商的主战场,互联网电商平台为了争夺消费市场、获得行业地位挥金如土,烧起钱来豪气冲天。
尽管互联网售票平台在烧钱赚吆喝的过程中苦不堪言,但洗牌之后,却开始在院线排片、电影宣等层面挥作用,从院线手中获得了话语权。
票补也逐渐从过去的平台烧钱,变成了片方烧钱补贴。
例如,华谊的王中雷就倒过苦水,“如果伱不掏,我就告诉你友商那里补了多少钱,你不补的话,电影院不给你排场。”
越到后来,稍微有票房追求的电影都必须配置一个“高端宣”,从互联网舆论到线下场所全覆盖,宣费用水涨船高。
虽说18年春节档时,国家对票补进行部分管制,但线上售票平台大势已成,影院前台售票处购票者寥寥。
让影院无比怀念票补前,他们彻底掌控排片话语权的年代。
因为那个时候,就算是天王刘德哗,也的为了求排片陪院线老板喝酒啊。
在今后的电影票务平台出票额市场,猫眼电影和淘票票合计占有近70%的市场份额,影院柜台只占百分之十几,可谓两分天下。
“必须布局线上购票平台!”
看着助理递过来的调查报告,顾炜语气坚定的说道。
而且现在也是最好的时机,淘票票14年底上线,此刻还没有呢。
猫眼原为美团电影,倒是有了,今年一月份刚刚更名为猫眼,此刻估计还找不准路该咋走呢。
顾炜对电商企业没啥兴趣,但线上购票行这块,必须占有一席之地。
怎么说也是内地的大导演,不能在线上行这块受制于人啊。
想法产生之后,顾炜没急着进行下一步动作,而是在进行周密的盘算。
毕竟电商领域这块,关键是理念和烧钱,却不能轻易跟别人说。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