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7章 哥萨克与哈萨克2
艾斯木汗就是新生代的中玉兹首领,在他哥哥塔吾克勒汗死后开始与大明帝国增加了接触,去年还亲自率队到京城朝贡,顺便看看大明帝国到底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富、那么强。
有没有呢?他没说,但在听闻俄罗斯军队有可能东侵之后,抢在杨吉尔汗之前率先表态,欢迎大明帝国军队入驻中玉兹,并愿意拿出2000名最精锐的骑兵并肩作战。
在得到了1000条火枪的馈赠之后,又把进驻突厥斯坦城的大明骑兵草料都给包了。听上去1000条火枪好像不多,但在哈萨克汗国内部还真没有成建制的火枪骑兵。
他就靠着1000名火枪骑兵,在与小玉兹部落的摩擦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一举将争夺了几十年的一大块草场硬生生抢了过来!
与先后表态坚决站在大明帝国一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共同抵御欧洲联军入侵的大中玉兹不同,小玉兹的首领阿里木乌勒汗始终没表明态度,只在刚发现欧洲联军东进时派族人报了两次信儿,然后就失去了联络。
至今为止,小玉兹那边的情况到底如何谁也不清楚,艾斯木汗为了不让部族遭到损失,提前把与小玉兹接壤的几个部落全劝到了东边,只在锡尔河下游留下些小部落的年轻人继续放牧,其实是当做前哨站用。
“汉人有句谚语,强龙不压地头蛇。我们远道而来都是客,你才是这里的主人。现在善良的主人碰到了凶恶的客人,总不能光指望客人出头主持公道对吧?”
年近半百的黄太极与跟随洪涛翻越青海高原时相比体态略显粗壮、相貌老了很多,但性格城府方面也更沉稳了。
与汉人军官不同,他更理解少数民族首领的心理活动,相处起来也更自如,既不显得高高在上也不会刻意逢迎,凡事都是有一说一,先把利害关系摆明了再聊感情。
“将军高抬了,杨吉尔汗才是汗国主人,我只不过是替主人宴客的。”少数民族首领们还就吃他这一套,主要是说什么能马上听懂,太绕了不仅达不到保留情面的作用,还令人恼火。
“此战过后就该变一变了!大中小玉兹都是如何对待大明军队的我全程亲历,会一五一十禀明陛下。圣君的脾气你们也该有所了解,最恨首鼠两端见利忘义之辈。
我是个军人,也是个粗人,说不出太多大道理,却明白一件事情。谁把大明帝国当朋友,谁就应该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只有朋友和朋友手拉手,才能战胜狼群!”
在如何用牧人能听懂、喜欢听的说话方式去说服牧人的技术上,黄太极也是大将军级别的。当然了,画起大饼来更是当仁不让,水平直追当今皇帝。
句句话不离将来哈萨克汗国政治新格局,但每句话都不说死,不是可能就是应该、我认为、皇帝向来,反正别一个字一个字扣,扣来扣去等于啥都没说。
“将军请放心,中玉兹十万户永远都是大明帝国的朋友!本来我还想再征调5000精骑前来助阵,只可惜火枪太少,拿着刀剑弓弩怕拖累了大军。”
然而这些并不是特别肯定的话听在艾斯木汗耳朵里却别有一番滋味。牧人不太能搞懂中原汉人设立的国家体制,更不清楚大明帝国的军制。
在他们眼中黄太极就是大明皇帝的左膀右臂,关系亲密程度堪比父子。否则相隔几千里,岂会把几万精兵交付给他统领,还赋予了临阵决断之权。
按照游牧民族的习惯,但凡不是亲儿子,手里拿到这么大权力和实力,最大的可能不是为国镇守边关,而是割据一方宣布独立,过一把大汗的瘾!
所以黄太极这番模棱两可的说辞,听在他们耳中就是八九不离十的忠告。甚至有可能是大明皇帝已经对杨吉尔汗很不满了,这才通过西域将军来透露点风声。
别看哈萨克大汗除了自己的族群领地,比其他玉兹汗多不了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但你要说让谁当,谁还就忍不住在心里偷偷乐,不让谁当,谁保证很不高兴!
而且随着哈萨克汗国与大明帝国的贸易交往越来越深入,大汗这个职位好像也越来越重要了。最明显的就是签约权,两国之间签订的所有重要协议,大明皇帝用了印,哈萨克大汗也得用印,换别人来了大明帝国根本不认。
这么一来杨吉尔汗在和大明帝国签约的时候,百分百会先考虑大玉兹各部的利益,然后才是中小玉兹。不同意也没辙,谁要撕毁约定大明帝国就会派兵攻打,这玩意是真打不过啊!
假如自己能取而代之,中玉兹各族就会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期。谁不乐意让本族多捞点好处呢,族群壮大了自己的底气才足嘛。
为了这个并不是特别确定的可能性,艾斯木汗愿意再多投入一些本钱。但牧人并不傻,时刻也都在算计着对方。
假如能借此机会再多交换来几千条火枪,中玉兹各族的地位不用全靠大明军队扶持照样会很稳固。汉人谚语说的好啊,爹有娘有不如自己兜里有!
“哎,第二批2000条火枪你还没收到吗?”听闻此言,黄太极差点拍案而起。这可是国之重器,整整2000条啊,怎么能凭空消失呢!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