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 她不解释这么多,姜宁还不觉得怎么。 她说了这一串,姜宁便知道了:哦,装病。 但人家都装病躲开了,姜宁也没必要戳穿,更没必要为难一个小辈。 薛家的谋算,黛玉已经反击并且取得了胜利,她再和薛宝钗一个孩子计较,太显得林家小气。 今日她来荣国府的唯一目标,就是平安顺利接黛玉回家。 薛宝钗面若银盆,眼若水杏,模样顶尖,着实是个有福相的美人坯子。 姜宁夸:“有你这么个好女儿在,你母亲有多少病痛烦恼不能解的?” 下一个是史湘云。 史湘云才十岁,比黛玉小一年多,身量虽然没有绯玉去年和她同年龄时高,却和现在的黛玉差不多,可见以后也是个高挑美人。 她模样不及薛宝钗,性子却活泼,一点不怯人。 黛玉信里常说“云妹妹又闹了什么事故”,字里行间是对这个妹妹的喜欢,姜宁对一个小女孩当然也生不出恶感,狠夸一回。 接下来是三春。 姜宁不分薄厚,平等地夸了一圈。 但平心而论,这三个女孩,确实只有贾探春最好。 最后是贾宝玉。 姜宁发现他好像很怕绯玉? 过来见她都要挑离绯玉远的那边。 贾宝玉长得确实是好,比原身记忆里十二岁的谢寒还好,但姜宁也确实对他没有任何好感。 等黛玉今日回了家,再和贾宝玉见面的次数就不会太多了,所以她没问贾宝玉为什么这么大了还混在女孩堆里,也没问他为什么不上学,也没说要看他衔下来的那块玉——虽然她是有点好奇。 那可是真的补天石变成的玉!真的仙迹哎!别人不知道,她知道啊! 这是贾母的心肝肉,且他亲娘还在这,姜宁遵照社交礼仪夸他一句:“将来必是有出息的,不会辱没了贵府门楣。”就算完了。 丫鬟们分送她带来的礼物。姑娘们每人两匹缎子、五串香珠、一套文房四宝和一部新书,王熙凤和李纨是每人四匹缎子、五串香珠,贾宝玉的只有文房四宝和一部新书。 她其实不太理解,她今日只是来接黛玉,见见女孩儿们很正常,贾母为什么非要让贾宝玉也出现?荣国府又不是只有他一个未成年的男子,还有贾琮、贾环和贾兰。 贾宝玉在这,她分见面礼不能少了他,那和他同辈的兄弟们都没有,家里不尴尬? 可贾琮三人又没来给她磕头,她送去礼物倒像上赶着。 昨日打点礼物时,妙玉写的礼单上,原也有王熙凤的女儿大姐儿的一份。 可她想到贾宝玉九成九会在场,那给了王熙凤的孩子,给不给李纨的孩子?给了贾兰,就不给贾琮和贾环? 荣国府这规矩太乱,姜宁就不为难自己了,让多准备了几份备用的礼物,谁来磕头就给谁。 他们自家谁不满谁不服,也不关她的事。 女孩儿们和贾宝玉都告了坐,坐下了,只有李纨和王熙凤还站着服侍。 现在是贾母坐在主位榻上,旁边是贾宝玉和史湘云。姜宁坐在下首一看就是新设的榻上,身旁是两个女儿。姜宁对面是邢夫人和王夫人。薛宝钗和三春在两边分长幼而坐。 王夫人几乎正和姜宁面对面。姜宁一眼就看出她好像有点不高兴了。 呃,就因为她夸贾宝玉比夸女孩儿们都少了好几句吗? 不至于吧? 也不是人人都该喜欢你家的凤凰蛋吧? 姜宁只管和贾母对话,说贾家把黛玉照顾得很好,她和林如海都很感激,黛玉的身体在这养好了不少。 贾母也很客气,谦辞她并没有费心什么,黛玉的身体好转,功劳都是她随身服侍的盛月姑娘的。 姜宁便说,即便有盛月随身服侍,那一应饮食汤药,不都是这里费心?黛玉在这里过得好,又哪里少得了亲外祖母精心照看?比方新给的紫鹃和晴雯,就个个都是好的。 贾母忙说两个丫头不值一提。黛玉今日回自家,她十分安心,这两个丫头服侍久了,也请一并带回去罢。 姜宁笑道:“老太君疼惜外孙女之心,原不应辞,只是听得紫鹃姑娘原是这里的家生子,若跟了黛玉回家,叫她与父母、亲人分离,我 心不忍。只叫晴雯姑娘跟了来罢。” …… “∬(格格党+文学)∬” 叫晴雯:“快来给姜夫人磕头,以后你就跟了林姑娘去罢。” 晴雯出来,给姜宁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