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姐姐,事情解决了吗?”
“是的,”薛宝钗笑得好像放下了千斤重担,“我们献上了九成的家产,朝廷决定对大哥特赦,但也免去了皇商的资格。不过这没关系,薛家还有土地和几个店铺,生活不成问题。我交代了妈妈,只要抓牢地契田契,再限制哥哥的花销,以后再娶个能干的嫂子,日子照样能过的下去。”
薛蟠是真的不会做生意,那些管事欺上瞒下,一个个当他是好骗的,越发得寸进尺。
现在他们就只有良田和店铺了,田里的出息加上店铺的租金,够一家子生活了。
而且少了那要命的官司,他们也不用提心吊胆,再加上有她在宫里当公主伴读,也没人敢针对薛家。
薛蟠身上没钱,那些巴上来的魑魅魍魉也会少很多,甚至都不需要亲戚的庇护。
“那你呢?”林黛玉最关系的还是宝姐姐,两人虽然相处不长,倒也惺惺相惜。
“我以后就是公主伴读了,如果条件合适,我或许会嫁人,要是没有合适的人选也没关系,当公主身边的女官也是一个好选择。”薛宝钗早就想好了,有青云路她自然会往上爬,要是不行她也能安分过日子,前路是光明的。
林黛玉闻言,只能祝福她。
有了上面主子亲自发话,果然采选的时候,就把薛宝钗选进去了,顺利分配到大公主身边。
而或许是其他人从这件事看到了桑语的能量,居然有人找到她这里,想要给自己女儿拉关系,为的是成为皇帝的嫔妃,或者嫁给宗室。
有那混不吝的,甚至还想通过她给瑞王送女人,简直离谱。
桑语目瞪口呆,然后放出话去,要她帮忙也行,但她可不是免费的,薛家可是花了九十多万两银子,才捞到一个公主陪读的活。
那么你们愿意花多少钱呢?
那些人听到桑语的话,瞬间改变态度,骂她黑心肠,但一来这钱她一分都没拿,甚至皇家都没拿,全都贡献了朝廷,你能说她做的不对吗?
来不利于她的流言一出来,宫里就下旨嘉奖,不仅是皇后下了懿旨,说桑语秀外慧中,目光如炬。
就连皇帝也说她于国有功,做的事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大周好的。
那些骂她的人,肯定是见不得大周好。
都这样了,谁还敢说这位的不是?
但从那之后,也没人敢踏门了,他们想尽了办法送女儿孙女入宫,或者联姻宗室,不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利和利益,但那如果要拿所有的家产去换的话,没一个人愿意。
更何况,大多数人还真拿不出百万家产,正要拿出了,就该查查他是不是贪赃枉法了。
毕竟人家薛家是几代的皇商,这才攒起来的百万家产,你一个当官的,俸禄加上一些孝敬,就是攒百年也攒不来这么多,所以钱是哪来的还用说吗?
不过这件事倒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一个江南的盐商通过林如海,表示愿意献上九成的家产,条件是让自己的女儿进宫。
这件事荒诞又可笑,皇上怎么可能纳盐商家的姑娘,林如海这种正统的文人当下就拒绝了,可当他提到了那钱财的数量,就不得不迟疑了。
这可是接近五百万两,问问新帝的私库,他有这么多钱吗?
上皇还没有死,也就是说新帝没有继承到代代帝王的遗产,他有的就是以前当皇子时攒下来的,还有内廷的私库。
但内廷的钱是要供养整个皇室宗亲的,如果不是特殊情况,皇帝也不能随随便便抽空了。
什么是特殊情况呢?
比如要亡国了,需要这笔钱训练军队,保住大周的江山,不然绝对不可能。
所以皇帝会不会心动,这真是个大问题!
抽了抽嘴角,林如海强忍着不适,写下了一道密折,说明了情况。
当然了,那位盐商肯定不傻,献上九成家产就为了让女儿进宫,而且商人之女,最多也就能做到贵人的位份。
所以他的目的显然不是这个,他是为未来布局。
这位盐商是个有眼光也有魄力的,看出了盐商注定落败,但海盐那边由于朝廷的提前布局,他们已经插不上手了。
所以他就想献上九成家产,换一个机会,能让他经营一个海盐盐场,而女儿入宫,不过是保证他在宫里有人,不想在家产没了之后受到其他势力打压。
也就是说,入宫不是主要目的,甚至女儿受不受宠都不是关键,只要有这么个人在,他就能带着家族平安过度。
至于献上去的家产他可能需要再花五十年才能赚回来,没关系,只要给机会就行。
正是看出了这一层的目的,所以林如海这个书生意气的人,才会写这道折子,不然给皇帝献女人这种事,他打死了都不会干。
新帝接到林如海的折子,先是惊讶,然后就是惊喜,后宫进个女人算什么大事,就算是商人出声也没什么大不了,为了这五百多万两,他也不是不能牺牲一下自己。
他果然是个为百姓着想的好皇帝!
新帝喜滋滋地恩准了那位盐商的请求,最近似乎特别有财运,不过是牺牲一个陪读和一个贵人的位置,就得了近六百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