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战斗准备。” “秘密通知第十军和七十四军的军长来见我,我有重要的事情给他们二人交代。此事万万不可传到第五个人的耳朵里,我不确定战区内部是否还有间谍。” 下达完一条条命令后,薛伯陵走进了墙边的军事地图前。 阿南惟几的战术看似很凶猛,将部队聚在一团很有可能正面击溃自己的布置,不过这种作战有明显的漏洞。 想要成建制的歼灭敌人主力,理应在大范围协调多支部队进行包围。 按照军事常识,歼灭军一级的包围圈直径不可能小于七十公里,而且要实行多重包围。 就比如巴巴罗萨行动中,德三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最常用的钳形攻势,他们每次在侧翼至少会突进一百五十公里才开始包饺子。 如此夸张的手笔,才能一战歼灭数万到数十万的毛熊部队。 反观日军第十一军,五个师团挤在二十公里的区域,根本没有任何迂回包抄的可能性。 湖南又不是法国,湘江也不是阿登森林,镰刀计划绝无在民国战场复刻的可能性。 对方的部队里有坦克和大量的炮兵,突破和软攻的数值肯定很强,绝对可以在短时间内造成较大的伤亡,甚至一口气打穿一两条河岸防线。 但己方想撤退也很容易,不可能被歼灭全部有生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南惟几的战术完完全全被薛伯陵的八字口袋阵和天炉阵克制。 前者是原理很简单,当日军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时,第九战区各级部队会避之锋芒,最多部署一部分兵力在正面进行迟滞,延缓日军的推进速度。 于此同时,战区主力部队分两翼如八字展开,犹如一个张开的大口袋。 等待日军完全进入巨大的口袋阵,在两翼的部队会快速收缩,机动穿插分割吃掉敌人。 后者算是前者的升级版,就是在八字口袋的末端形成一个犹如天炉的圆阵。 如果敌人深入战阵,我方则从外围合围盖上炉盖,在天炉的内部进行网状分割。就算敌人的骨头再硬,也要给他强行火化了! 当敌人的进攻纵深较浅,合围态势不够充分时就用八字口袋阵。 一旦敌人能跨过浏阳河进犯潭州时,就可以开展巷战使出天炉战法。 确定自己的部署没有问题后,薛伯陵对身旁的参谋长说道: “我们本次的战术核心很简单,就是后退决战争取外翼。除了我安排在正面战场的部队以外,所有人都不许无理由硬扛线!”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湖南的老百姓们还在等我们凯旋的消息!让他们看看咱们中国人的骨气!” 如题,第二次潭州会战只有这一章,相当于我开上帝视角打的。 主要是考虑到鬼子给的压力太大了,我不亲自上场的话很有可能守不住。 在大纲里,同一时间会进行三场大战役。 每场之间多多少少都影响彼此,毕竟战场都不算太远,敌人又是同一个势力。 晚上还有一章,可能是三千字吧。不过可能会很晚,建议睡醒看。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