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朝贡1(2 / 4)

北侵犯之野心,便将目光落在我朝西南角,除了妄图蚕食我朝西南领土,更重要的是掠夺南海北部湾,与我朝瓜分“通海夷道”的利益,以此要挟我朝做出更大的让步。

乌蛮距离我朝南海仅几十公里,中间只隔着剑南道交州安南都督府。乌蛮对安南都督府向来虎视眈眈,一心想吞并,但是多年来一直未曾得逞。

乌蛮欲乱……韩菱捏着纸放在油灯上,信笺上的字迹湮灭于火光之中,空气中弥漫着一丝淡淡的焦灼味儿,烛脚边还漏了一星半点蜷曲的黑色粉末。

“少主,廖大人与邱大人来了。”

韩菱听到浅雪的声音,这才回过神来,今日她约了邱濂几个去染春居饮酒。

廖九缨,邱濂和陈媛三人结伴来到韩府,管家正在正堂招待。廖九缨三人均在翰林院供职,而韩菱在弘文馆,一来二去几人也都混熟了,常常结伴同去染春居吃茶饮酒。

“我来迟了,三位恕罪——”韩菱姗姗来迟,“今日算我做东,权当赔罪。”

廖九缨离韩菱最近,依稀闻见韩菱身上一股淡淡的焦糊味,似是布帛信笺烧灼的气息,廖九缨眸光微闪。

“莫贫嘴了。”廖九缨打趣她,“快些走吧,去晚了就没位置了。”

“好好好,我们这便出发。”

今日休沐,韩菱定了染春居三楼的一间封闭包间,四人围坐在四方桌边品酒聊天。

这几月朝廷可是翻天覆地,政令常出,倒是给人提供了许多茶余饭后的谈资。

酒过三巡,几人从官妓聊到官学,聊着聊着就不由自主地扯到了当今凤后身上,不过桌上的四位谁也没有见过这位凤后。

虽说凤后把持朝政,垂帘听政,但是她们四人从未上过朝,不曾见过凤后尊容。听宫中传闻说凤后威名在外,十分霸道,虽与一般男子不同,却深得圣宠。

当然也有一些小道消息流传凤后善妒,当今惧内,结合中宫无嗣,后宫无人的事实,这流言似乎有点可信度。

民间对这位国父褒贬不一,一说其妖后乱政,祸国殃民;一说其造福苍生,国之大幸。对于当今皇帝,百姓唯一的印象就是其弑母夺位,其他一概不知。

韩菱早就喝的醉醺醺的,瘫倒在桌上不省人事。廖九缨看韩菱醉成这副模样,又唤小二送些解救汤来。

邱濂不胜酒力,故而未饮烈酒,只叫了米酒,因此神志尚存:“我倒觉得凤后不似传闻那般不堪,凤后敢为天下先,又心系子民,乃天下男子表率,亦是我等楷模。”

邱濂对凤后很是钦佩。凤后既能以一己之力推动朝廷废除乐籍制度,可窥其魄力。

谁人不知乐户,官妓等人之艰辛,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心实意从根源上解救他们脱离苦海呢?光是此等决心就已经远胜他人,更何况他还做到了。如果没有凤后坚持,恐怕皇帝和朝臣也做不到今日这般果决。

廖九缨听着邱濂为凤后说话倒是颇为意外。新科状元可是出了名的小古板,从不背后语人是非,今日居然能说出这样一番从心之言来,倒是令人惊诧。

陈媛也应声附和。她曾听翰林院的同僚议论说凤后有意广印书册,供以天下学子读书之用。光凭这一点,陈媛就打心底里佩服凤后。

当今古玩字画何其珍贵,诗书尤甚,别说誊抄范本,就是真迹也无人愿意拿出来让人观赏一二,何况大肆印刷流传呢。可是凤后和皇帝却宁可停印经文改印四书五经,又让各地广办官学……

有书可读,有学可念,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也许有一天,人人皆可读书识字,凭借自己的学识改变自己的出身,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出门在外,切记谨言慎行。”廖九缨制止了她们继续吐露对凤后的一腔钦佩之情,万一被有心人听到了,借此大做文章就不妙了。

“九缨说得有理。”邱濂止了话头,不再多言。

四人一直待到申时才各自回府,廖九缨看韩菱状态不佳,便送韩菱回了韩宅。

另一头,河西节度使祁晟的奏折也呈至皇帝案头,吐蕃深受西突厥之害,不堪其扰。

吐蕃政权建立于青藏高原,吐蕃鼎盛时期,也曾一度野心勃勃意图向东南扩张侵占我朝领土。吐蕃意图侵吞的地区正是我朝西南部的剑南道,剑南道下辖一府三十二州,治所在成都府,驻扎有剑南节度使以及三万常备军。历任剑南节度使对吐蕃的态度都十分强硬,恩威并施,有效遏制了其吞并我朝领土的野心。

后来突厥政权兴起,一度南征北战,也意图吞并吐蕃,双方摩擦不断,与我朝西北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达到了微弱的平衡。

青藏高原高山深谷,地势天险,南隔乌蛮,东阻我朝,北与突厥相互制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