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十七章 = 严格说起来,常青其实算不得“叛变”二字。 那年,因闹灾荒而成为孤儿,流落至湘洲城外破庙的小乞儿,因结识了一个年纪稍长的哥哥,才免于在那个冬季,被饿死冻死。 而那时,在城外施粥行善的尤老爷,偶然间见到了角落浑身是血,手捧嶙峋石块的常青; 以及一旁浑身是伤,昏迷不醒,却仍死死抱着怀中两个煤球似的馒头的常山时—— 犹豫了许久的人选,就这么被定下。 当然,“常青”和“常山”,也是进入了尤府后,被重新赋予的名字。 醒来后的常山因被伤了脑子,相较于先前,又或者说,是相较于寻常人,要憨傻不少。 那时,彻夜未归,带着一身血污,顺利复仇归来的常青一进门,即与满脸兴味的尤老爷,打了个照面。 显然,是在专门等他。 从那时起,主仆二人,便心照不宣地达成了那个约定。 他是尤羡慈身旁的那颗暗钉,将所有的一举一动,悉数禀告; 而他许诺,在事成之后,会借助那本古老书册上的法子,让常山,变回先前的那个—— 正常人。 至于那被敬奉为信仰,被提至神乎其神地位的泛黄残破古老书册,其实,同民间流传的那些无从考据的字字句句一样。 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正好。 有人算准了求而不得的割不掉,舍不了; 有人深谙人心的贪与望,知晓哪怕只是再细微不过的丁点儿,在这样日日夜夜的磋磨中,也终将会被那些最原始、最不堪的,最不起眼的,所驱使。 所以,当幸家老爷带着同尤羡慈母亲的那段青梅竹马过往,以及拿钱办事的江湖道士,还有那神出鬼没的眼盲老僧,连同那本将已经疯魔了的尤老爷带至顶峰的古老书册,出现在尤府时—— 就此,再难回头。 但时至今日,面对身前那仍能触及的,真真切切的她时; 那些苦与难,那些不公与难解,都变得不再重要。 尤羡慈再也不想问一句“为什么”,所有的所有,都只道一句万幸。 万幸的是此刻,万幸的是她,万幸的是,在这纷纷攘攘的凡尘俗世之中,他终于同失而复得的那个她,真切拥有着当下。 心心念念的她,九死一生的她,一颦一笑皆能扯动那颗如死灰、如止水的心的她。 “尤羡慈……你们尤家……究竟是做什么的?” 干裂的唇,缱绻地点上她的眉心; 那多日来,被悬吊在万丈深渊边的凌迟,终在她手中,得以拯救。 多日不曾开口,连日不眠不休的嗓音,并不比她好上多少。 他道: “我们尤家——世世代代,皆是‘守巷人’。” 这世间一角千千万,思南小巷或许是最特别的,也或许不是。 它仿佛被除开三界之外,自存在,即由尤家一脉“守巷”。 守巷人出生,便注定了这无尽又孤寂的使命。 不能动私情,不可有私欲,注定不老不死,必定不死不休。 有人乐在其中,有人度日如年,有人在看不见尽头的零丁中,急切地寻找一个名为“结束”的突破口—— 而更多的,则是在这纷繁的滚滚红尘中,被扯动了那根自出生起,即是禁区的“情”。 情一字,难道,亦难解。 据闻,那陪伴双亲自京都城而来的贵女,同那酒楼的少东家一见钟情; 一个非卿不娶,一个非他不嫁。 眼见这般悬殊的门第,注定惨淡收场,却不知那少东家用了何种方式,居然在半月后,喜字高挂。 而后来,这声名远扬的尤家首饰铺,即是这位少东家特意为喜爱银饰的结发妻子所开。 婚后多年,夫妻二人琴瑟和鸣,尤夫人却始终有两个心结。 当年这门亲事不被众人所看好,并不单单是自家父母,连着当时的尤家老爷,也是极力反对; 以至于,后来虽顺利成亲,尤家老爷却并没出席,而是舍了这处,带上管家,云游四方去了。 这是其一; 至于其二—— 则是那久无动静的肚子。 直至尤夫人发现了鬼鬼祟祟的丫鬟在偏门处,同送药来的医馆小药童的对话。 聪明的世家小姐自是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