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武侠修真>万两江山> 嘿,她这朵绿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嘿,她这朵绿茶(3 / 3)

,起义军要起兵造反,在乡野拉着男丁入伙扩军,太爷爷舍不得刚赶上的太平日子,便弃了农田躲在家中贪图安稳。可是邻屋那些少男儿偏要一腔热血浇头颅,同样丢了田地参了反军。

天道多轮回,起义军造反的第二年便被朝廷举力镇压,□□过后一阵血雨腥风。韩南生便捡起邻边那些闲置没主的田地,加之改良兴修水利,遂即有了良田数千倾。太爷爷靠良田起家,太奶奶便在家中大兴纺织,最盛时期家中纺织罗织机多达上百台,从事纺织产业的工人三百余人,再加上后来加入了提花机可编织更加精美图案,便有了“纤缴俱垂,宛若星图”的丈匹值万钱。

到了祖父韩州全这代,已是田产遍天下,同时广发布织业。韩家的布匹广销中土,工艺精美色彩明艳,不仅常年进贡皇家宫廷,更送往达官显贵府邸。精明的祖父懂得这织不仅供于贵,更应发于贫,民间百姓家的粗料麻衣与丝质绸缎皆来自韩家氏族,上等与寻常的料子全包揽于韩家织业,赚到盆满钵满。

然而韩伯全并非享受富贵安逸之人,中年他亦靠着江南的水美与自身人勤涉足渔业养殖,江南六州的渔业兴隆,再配上这地域的花盛春风轻拂面,真是好一派桃花流水鳜鱼肥。

老韩家有经商的门道,发家于良田却不止于良田,富到三代而代代兴昌。爹爹韩百万少年时随祖父进京行商,见京师百姓衣着多为棉、麻,富人则着锦、绢、丝等,布料种类甚少,花式多素,又有白米却不细,鱼虾尚不鲜,客栈虽干净,但地价甚高。又见新阳城内多关外商人,一袋一车便可行游中原经商四野,实为叹赞。而关外的商品如匕刀及皮毛的因其质地上乘,行游的商人往往在短期内便能将整车货物售空而归。

这样一块皇城地果真处处是商机。可这样的商机当地人不用,却叫关外番人白捡便宜。

爹爹从关外商人游商中得到启发,觉得贸易不能仅思眼前而应四方互通,当今偶有商船出海下番,却都未能形成多大的气候。这就是发财的大好时机,有商贸经验的韩家又怎能错过?

爹爹干脆购买船只贸易通番海外。至万祐八年,韩家大小船只多大三十余条,从京师旁侧的江汫港口出发尤其方便,将中原的丝绸、茶叶、陶器等销往海外,再将诸番商品带回京师,虽时间良久,但赚得颇多。后有多有商人效仿出海,而船户中以富豪船户获利最多,择良机需动身早,爹爹的船只大则能装,船只小亦能跑,即便是在这通商日渐频繁的元德年间爹也能凭着过人的经商头脑立于不败之地。

想韩家到爹爹这辈也是两代单传,祖父因担心爹爹留在京师疏于照顾,便叫我娘亲从江南趁早搬至了新阳韩家大院,夫妻二人长久相待盼能多多添子添丁,从此韩家的生意便在京落钉立户二十年。从太爷爷到爹爹,耗上百余年,韩家的生意终由星罗散布到集点成片,占尽了后燕朝大半壁江山。

所以,钱财于我,当真只是数字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