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一中,是一个历史上出了很多状元的学校,也正因为如此,临海市管辖之下的很多县的优质生源,也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汇集到这里。 总的来说,一共有这样几种办法可以进入临海一中上学。 第一种,也是成本最小的,那就是你的成绩十分优秀。这样的话你会自动的拥有择校的权力,当然临海一中的招生老师也会伺机而动,只等到每年中考后去各个初中挖掘优质的生活。这也是临海市能够升学率年年不败的根基。 第二种,也是成本最大的,那便是通过交择校费,给自己买一个去临海一中上学的资格。当然了,择校费并不是你想交,那你就能来的。所有市面上流传着一个并不鲜为人知的传说,因为临海一中是一所私立中学,学校为了鼓励老师们为了学校奉献,允许每个老师一年手里有一个名额,可以上临海一中。如此一来,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这些名额会流通到市场里去,按照10万,20万,30万的价格流转到那些希望自己的小孩来临海一中上学的家长手里去。简单来说呢,如果你只想去临海一中上学,那你就花十万块钱,买一份入场券。不同的价格对应着不同的商品背后的价值,那么越贵呢也就意味着你能进一个更好的班级,比如尖子班之类。 第三种,则介于第一和第二之间,那便是临海一中会接纳一部分有关系的小孩。这帮小孩也许成绩一般,但因为会投胎,也能到一中上学。 宋辞更愿意将自己定位于第一种能上临海一中的人,但是现实却并不是这样。 作为一个转学来的插班生,一来就进了高二7班,也就是目前临海一中高二年级最好的理科班,这显然不是你单纯的成绩好就能够实现的。 而意识到这一点,已经是挺久之后的事情了,当下宋辞只顾着为开学后的摸底考做准备。 这主要源于,暑假期间的某一天,她的继父高健安排她和未来的班主任吃了个饭。 饭桌上,她那个未来的班主任许琴、还有两个临海市一中的什么校领导,对着她的继父很是恭敬。宋辞只在心里感叹,还有手里有点权利好办事儿,不过她也乐得自在。这最起码能够保证她在一中的生活能够心无旁骛的,好好学习,努力向前冲就完了。 话虽如此,饭桌上,班主任许琴老师告诉宋辞,临海一中每年新学期开学都会有摸底考试,以检验学生在假期有没有好好学习。而许琴的策略是,会根据这个摸底考试的成绩,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座位,也就是说,你考得越好,选择的余地就越大。 对此,宋辞倒是没有太大的想法,她觉得跟谁做同桌都一样。 但是她不想在摸底考试中太难看,临海优质的生源她是有所耳闻的,原来在雍城上学的的时候她就是老师眼里标准的好学生,永远稳定的考在年级前三名,还因为颇有几分文采深得语文老师的喜爱。 到了一中,她还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 而分了文理科以后,即便知道自己还是更擅长文科,但为了将来考大学的时候择校的范围大点,她还是没有什么犹豫的就选了理科。 原来的语文老师就找宋辞谈过话,问她真的想好了去学理吗?语文老师是个温柔的中年女人,自己的儿子和宋辞差不多一般大,所以看待宋辞,是有一些真心在的。 宋辞很是感激老师的关心,便如实告诉了老师,自己的理科虽然不如文科学起来那么得心应手,但是也在她能够做好的范围内。 她从小就是有主见的孩子。 但是,这也就意味着她要为此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学物理、化学和生物,想到这儿,宋辞就觉得心里着急。所以,和班主任老师的饭局她吃得食不知味,只想着赶紧回家去提前复习那些要考试的科目。 倒是看着自己的继父,虽然看着很文气的样子,推杯换盏起来,却也是十分娴熟。而她的母亲展彦,便会在一旁适时地劝他少喝几杯,场面一片热烘烘的。 所以整个暑假的后半程,宋辞都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温习功课了。 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计划表: 上午: 8:00-10:30,起床,背单词+学英语、做题 11:00-12:00,整理前一天的内容 下午: 1:30—3:30,复习理综 4:00-5:30,复习数学 晚上的话,她想自己看看小说,放松一下,觉得暑假还是要对自己好一点,不想太累。 做完计划表,她就把这个贴在自己的书桌上,认真执行起来。 展彦提议,在开学之前带宋辞出去旅游一趟,也被她给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