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要简单太多,舆服也简单太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事实上,杨鹏连服饰都不用更换,因为燕王是诸侯,皇帝就不同,服色制度并同。 进位大典最核心的程序,无非就是祭天,告祖,封授。当然,因为大明国的道庙制度,杨鹏除了祭天告祖,还应该去几大道宫祭祀。不过因为临安的几大道宫刚刚破土修建,这道程序也就是省略了。 使者为祝贺而来,杨鹏当然不会怠慢,让他们住进汴京使馆驿,好生招待。 十月初一这天东方刚白,汴京城钟楼就响起来了悠扬的钟声。 “咚——” 所有人知道,燕王称帝的礼仪开始了。此时的凤凰山行宫,杨鹏和杨彤,耶侓观音。柴永惠,赵金喜,韩冰。杨九妹。耶侓寒雨。蒋丽等,包括林青儿,佘老太君,杨应平,杨蕊,杨应龙等儿女,全部穿上了大小礼服。 清晨时,礼部来请杨鹏去圜丘祭祀天地山川。新设立的钦天监,象征性的禀告杨鹏:天象如常,可顺利举行仪式。”祭词都是汤时典写好的程式文章。杨鹏头戴九旈冠冕,率领文武大臣来到城外的圜丘,照着念一遍,就算完成。 “……臣遂进位称帝,国号大明,以汴京为行在,臣以恢复夏土为念,故以土为德。臣谨告昊天上苍,伏祈福佑…” 祭文读完之后,一把鎏金座椅就已经摆在圜丘祭坛边,坐北朝南,高过地面五尺。但是此时,杨鹏还不能做坐上去。 杨鹏当着所有文武百官的面,脱下自己的冠冕和礼服,小心的叠起来。紧接着礼官递上一把锹,杨鹏拿起锹,吭哧吭哧的开始挖坑。(真挖坑) 说实话,当着这么多手下的面挖坑,杨鹏真的感觉有点羞涩,他感觉比在千军万马面前演讲还要难。 秀儿啊。 不过,这才刚开始哦。 杨鹏挖了一个两尺深的坑,再将自己脱下来叠好的冠冕衮服放入坑中埋起来,再填土拍结实。 这叫“埋冕祭天”,是祭天时的一个仪式,但只有开国之君才有这个资格。 意思是,老天啊,我要称王称帝了,我刚才给您送了一套衣帽,给点面子哦。点个赞吧,我会好好干的。 等到杨鹏干完“埋冕祭天”,掌管舆服的礼官又进献一套大明国常服,为杨鹏穿上。 九旈冠冕刚才已经挖坑埋了,现在杨鹏戴的,乃是幞头。他的常服,则是杏黄暗绣蛟龙云纹锦服,比赵官家的常服华贵,但又绝对不花哨。 “恭请君上登位!”杨鹏一换上常服,总揽礼仪大典的汤时典,就率领百官来到杨鹏挖坑埋冠冕的地方,一起下拜。 礼官赶紧说道:“拥护君上登位!”汤时典和蔡怀水等领衔的官员立刻站起,一群人走到杨鹏身边,抓手的抓手,抬腿的抬腿,托屁股的托屁股,一起将杨鹏抬了起来。而没有机会接触杨鹏身体的臣子,也紧紧围着。 就这样,杨鹏被一群大臣抬着上了五尺土台上的王座,轻轻将杨鹏放在帝座上。然后,礼官就取下杨鹏的幞头,再次戴上另一顶九旈冠冕。再帮他脱下常服,换上另外一套衮服。 这个程序表示君主是被臣民真心拥戴上位的,不是自己给自己戴的帽子。另一边一身盛装的杨彤,见到杨鹏那边的一幕,虽然看的想笑,脸上却端庄娴静,很有母仪明国的风范。 根据礼仪,杨鹏进位祭天,杨彤他们不用同祭,但需要在一边陪祭。算是列席。一番折腾之后,重新穿戴上冠冕衮服的杨鹏,就端坐在土台上的王座上,他的身后是圜丘祭坛,祭坛后是山川大地,衬映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秋光漫漫,天风徐徐。 意境宏阔高远,真有天地悠悠之感。帝座上的李洛,在如此背景之下,顿时变得无比苍茫肃穆,似乎要融入这天地山川,融入这秋色原野之中。 一种神秘的气氛,油然而生。正在这时,忽然不远处的山岗处,传来一声牛鸣声。 ‘哞——’众人忍不住回头看去,只见一头青色的大水牛扬蹄奋起奔上山岗,低着峥嵘的头角往上奔驰,一直低头往上,再往上,最后竟然一口气冲上山岗,隐入苍茫的树林中不见了。 “哞——”只留下一声高亢悠远的牛鸣,回荡在山林间。群臣无不心生惊异,比较懂的人,则是惊喜。 这可是大大的吉兆啊。青牛登山,低头奋起,这预示着大明国大业将蒸蒸日上,势不可挡啊。杨鹏也有点高兴,我去,这有点巧啊。我一祭天,这大青牛就登山奋起。 大牛市啊,好兆头。 这可不是他刻意安排的祥瑞,真的是个巧合。但青牛登山的巧合,无疑为杨鹏的进位大典增添了一些吉祥之兆。 “参拜皇帝,见礼!”礼官有点激动的大喝。 “拜见皇帝,恭贺皇帝!”张翔,黄光等文武大臣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