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秀才功名的学子。” 秦復脑袋一皱,换作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秀才?” “是。” 我去! 这入学条件太高了吧? 等他考取秀才都什么时候了。 他要进白水书院,就是想找个好的学习环境考秀才的。 “有没有可能花些银钱,或者是请名士、官员推荐,弄个特招?” “这个倒是有的。” 秦復松了口气。 就说嘛,没有钱铺不平的路,没有人脉翻不?过的桥。 “你多准备些银钱……” “少主误会了。”奎叔尴尬的笑了声,解释道,“特招的都是十四岁以下的学子,只要夫子考问过关就能入。” 怎么又卡年龄了。 “没有其他办法了?” 奎叔摇头,“没有。” 见秦復神色落寞,奎叔思量须臾,提议道:“少主若想读书,老奴去聘请位夫子到府中来也一样的。” 这怎么能一样? 能够聘请到饱读诗书的大儒? 能够聘请到辞官还乡的翰林学士? 这些在白水书院都是常见的。 到现在也只能先这样了。 他的水平,真让大儒给他讲书,还真的大材小用。他还不一定听得懂。 奎叔的办事效率很高,第二天就请了一位夫子,是位老秀才,年过半百。 听闻要教的学生是个喜欢耍枪弄棒的,老秀才起初是不怎么乐意的。 根据他多年的教学经验,这样的学生都是顽劣之徒,不服管教,根本教不好。但是耐不住对方给的价钱太高,他决定来试一试。 见到秦復,老秀才还是满意的,眉目秀雅,举止虽然随意,但知礼懂事。 秦復见到老秀才有些失望,因为老秀才口齿咬字不清,要竖着耳朵仔细听,有些费力。 跟着老秀才学了几天,习惯了老秀才的发音,也就不那么费力了。 老秀才耐心很大,也没什么脾气,对于他连环问,能不厌其烦一一详解,即便刁钻古怪的问题,也都耐心解说,时不时对他进行夸赞,是古代夫子少见的鼓励教育。 老秀才布置的功课,他都一丝不苟保质保量完成。 二人相处慢慢融洽。 跟着老秀才学了小半个月,这日他早早来到堂中等夫子。到了点夫子还没来,这是第一次,他只当夫子是有事耽搁,于是将昨日写的文章又细细琢磨,修改一遍。 等修改完,还没有见到老秀才,此时已经过去两刻。 正准备叫人去瞧瞧,燕羽过来禀报:“夫子请辞。” 因为其乡下老母亲忽然病倒,要回去尽孝。 这无可奈何,只能应允。 第二日奎叔又请来了一位夫子,此人稍稍年轻点,约莫不到四旬,也是个秀才。 这位夫子没有上一位有耐心,对于秦復不断的询问,有点不耐烦,特别是秦復会问一些非常深的问题,夫子解释不清,总是含糊搪塞过去,事后也不知去深入了解。 秦復在做学问上最忌讳这点,凡事都追求清楚明白。 两人不和,没几日,这位夫子也主动请辞。 秦復觉得还是老夫子有点耐心,没想到第三位夫子,年纪大却丝毫没有耐心,脾气还大,三天没到又请辞了。 第四位倒是相互有默契,半个月没到,一日出门摔断了腿,又主动请辞。 第五个、第六个…… 两个月内换了十个夫子,半个炎州城的人都知道平安街秦宅高薪聘请夫子。 同时传出他这位秦宅大少爷顽劣难教,十个夫子有七个夫子被气得主动请辞,还有三个不是家中人病,就是自己受伤,简直克师。 传出这样的名声,根本没有夫子愿意上门。 即便酬劳翻倍也寻不到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