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的《青旭》,只能印5000本。
社里拖欠多家印刷厂货款,本身经营又差强人意,社长如此决定,大家都能理解。
然而,对于《青旭》团队来说,这一决定无疑雪上加霜。
上个月,《青旭》跌破6000本的销量,业界不算最低,但对于一个自负盈亏的出版社而言,却已经沦为鸡肋。
这次强行将印刷量砍到5000本,上层的态度,再明显不过。
方薇周末为此哭了一场,还悄悄联系父母,说起不得不主动寻找新工作的事情。
至于上月初收到那篇让整个编辑部都为之惊艳的《林清和许白》,方薇已经抛到了脑后。
一篇文章而已,能改变什么?
终于还是来到办公室。
方薇刚进门,就察觉到周围的异样。
大家聚在靠门而坐的编辑李同办公桌旁,正围着一堆信件说话。
“三十七封啊。”
“上次咱们杂志这么受欢迎,嗯,还是谁来着?”
“不记得了。”
“没想到,都要关张了,还有这么一出……“
“小韩,怎么说话的。”
“呵,赵姐,你就是在咱们这里休闲的,退路多不介意,我们不能不想啊。”
“……”
虽然已经和父母商量好寻找新工作,方薇还是打起精神,走上前问道:“大家在聊什么?”
见是方薇,办公桌在她对面的秦四围道:“你来得正好,那篇《林清和许白》,啧啧,比我的诗还受欢迎啊,传达室今早一下送来了37封信,都是读者寄来,让我们转交给‘参商’的。”
方薇一听数字,也惊讶了。
上前来,拿起桌上一个信封看了看,附注上果然写着,请求编辑部转交作者参商。
这……
方薇正有些乱,秦四围又道:“要不,咱们拆开看看?”
美编赵月潇瞪了他一眼:“拆什么拆,有点职业道德。”
另外一位编辑张琳道:“这么一堆,或许后面还有呢,咱们要是帮着转寄,可要花不少钱。”
风韵气质总能吸引周围几个男性编辑目光的赵月潇摆弄着一封信,说道:“等等吧,让老谭决定,我总觉得……这可能是个转机。”
坐在椅上的李同道:“我可没这么乐观,只是一个作者,独木难支,杂志想要办好,需要的可是一群。”
大家正说着,门被推开。
谭丰振走进来,众人正要招呼,却见自家主编身后还跟着一人。
点头招呼过,谭丰振转向身后的三十多岁男子:“小齐,我这都一个星期没睡好了,你可别大清早就跑来诓我,没意思。”
看着两人走向谭丰振办公室,大家有人认出,被自家主编称呼小齐的穿条纹衬衫男子,好像是一位图书经销商,业务主要在商都本市。
实力似乎还不小。
大家注意力追过去,还有那男子的回答传来:“老谭,我忙着呢,诓你做什么,再给我500本,知道你们不容易,现款现货,怎么样?”
然后谭丰振办公室的房门就被关上。
大家面面相觑。
五百本。
还现款现货……
老谭好像没兼职其他啊。
总不能,是自家杂志吧?
普通人想像的书籍杂志销售,动辄都是几十万上百万,那当然有,却往往是全国的总销量。
对于一个区域,比如商都一市,500本的订单,可一点都不是小数目。
其实完全可以想象。
只是中原一省,与商都同等级的地级市,就有将近二十个,若是每个地级市都订上500本,那就轻松上万了。
何况,全国又有多少地级市?
再说《青旭》。
这本杂志当然覆盖不了全国,但稍微覆盖一下周边五六个省份,还是没问题的。
这样一算,又能有多少个500本?
虽然事实当然不能这么算,毕竟商都可谓《青旭》的大本营,但,无论如何,其实就是那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积少成多!
大家忐忑着,期待着,过了几分钟,谭丰振的办公室房门再次打开。
被谭丰振称作小齐的男子与自家主编说笑着走出,这次没忘朝众人点头招呼,然后出门。
谭丰振送对方到门外,刚回来,不等说话,远远就听到他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声。
连忙跑去接听。
又是片刻,刚刚挂断,平日里门庭冷落的编辑部再有访客到来,还是一位经销商,却是启梁那边。
招待过,送走,当谭丰振终于觉得可以和大家说几句时,大门再次被推开。
这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