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武侠修真>江湖沙场枭雄志> 第六十五章 先登麴义 重立营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五章 先登麴义 重立营名(2 / 3)

多自己吃得少,到最后谁也吃不着。”
周武陵双手一摊道:“那能怎么办?怪只怪你太年轻,资历太浅。别人都是循序渐进,你倒好,一上来立下的功劳比别人十多年的军功还高,才半年不到就骑到别人头上,任谁都会有些怨气。”
徐子东不解道:“拿命换回来的东西,又不是天上掉的,凭啥有怨气?”
十八从军,二十三才来到这陌生世界的张盼对于军中的那些门道还算清楚,回想起往日的世界,只觉按资历循序渐进都还算好的,能不走后门,靠送钱送礼送女人上位就算不错了。
抛开往日的回忆,张盼开解道:“不打仗的时候论资排辈,打起仗来就凭本事说话,别人怎么怨气都是别人的事,咱管不着,揪着这些也没有意义。”
徐子东点头道:“是这么个道理,可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张盼笑道:“又不是什么大事,犯得着怄气?我倒是有个法子,能让李钊服气,就算不服他也翻不起波浪。”
徐子东一喜,迫切道:“说来听听。”
计策在手的张盼坐地起价道:“那你得请我逛两次窑子。”
心急的徐子东豪气道:“你倒是先说说是什么办法,要真有用,别说两次,三次都行。”
“那就三次。”张盼胸有成竹道。
“周武陵也说过,李钊为人低调,做事中规中矩,这样的人只要留他一条活路,就不会跟人鱼死网破。”张盼低声道:“既然这样,只要我们弱化李钊在幽州军中的影响,又不把他逼得太狠,那就可以慢慢将幽州军融入我们之中。我也不知是巧合还是怎么回事,李钊手下有个叫麴义的,你们可知道麴义是谁?”
周武陵埋头苦思,半晌没想起在哪里听过麴义的名字,倒是徐子东率先想到:“你是说先登死士?”
张盼点头道:“没错,就是他。”
徐子东面露不喜道:“让你想办法,你说故事里的人干嘛?”
张盼不悦道:“你听着就是。”
徐子东急忙闭嘴,张盼继续道:“大齐军中建制极为混乱,这一点你们也知道。谭植三百人是宣节校尉,你带着六百人也是宣节校尉。杨象升是大将军领着钩镰军三万人,谭山岳是镇东将军也领着将近三万人。幽州将军李钊才一万多人,云州将军羊沽却有将近两万人,人数混乱不说,连番号都很随意,幽州来的叫幽州军,云州来的叫云州军。本来这也没什么,可这一万多幽州军总得细化才是。遍观天下,也只有南楚的稍微合理。”
周武陵皱眉道:“你是想改革军制?”
张盼不置可否,接着道:“如果我们将这两万人分做六营,将原本的建制统统打散。骑军分作两营,一个叫铁浮屠,一个叫虎豹骑,再把两营人数各限制在三千人,交给陆道圣和闫振山分别掌管。以后不管领军之人怎么换,营名都不改,就如同杨象升的钩镰军一样,你说会有什么效果?”
徐子东答道:“你是想把钩镰军那一套搬过来,让甲卒都有归属感?”
张盼轻轻点头。
“可这和弱化李钊在幽州军的影响有什么关系?”徐子东疑惑道。
张盼老神在在道:“你别急啊!不只是骑军要分营,我还说过这两万人都要分。而且不只要分营,营以下也要分。五人为伍,十人为队,十队为行,十行为旌,三旌为营,三营为军……”
周武陵被张盼的想法震惊,打断道:“你哪里是在改军制,你连官制都在改。”
张盼不屑道:“破成旧习,改之何妨?”
周武陵摇头道:“事情没你想的那般简单,这样做没有姜浩言点头,那就不合规矩,到时候被人弹劾,很可能是杀头之罪。而且,你这样一改,军中那些大权在握的将军还不得恨你入骨,就是杨象升也不会站在我们这一边。”
张盼不以为然道:“我又不改他杨象升的钩镰军,要他站什么队,我要改的是眼前的两万人。”
周武陵低吼道:“你改两万人,没姜浩言点头,你改得了?姜浩言倒是不会反对你这样做,甚至还会大力支持。可这样做的后果你想过没有?你要让东齐所有的军马都视我们为眼中钉,肉中刺?”
张盼漠然低头,他知道周武陵说的没错。
徐子东不明所以,想不通其中道理,疑惑道:“怎么回事?”
周武陵叹道:“他想把大部分实权在握的将军往死里得罪。”
徐子东还是不明白,好奇的看着周武陵。
丑脸书生解释道:“幽州姓杨,冀州姓胡,青州姓左,徐州姓陶。不止李钊的幽州军叫幽州军,包括钩镰军,云州军等等在内,都可以称为幽州军,都是他杨象升的家底。就是你徐子东领着的两万人,烙上的也是杨象升的记号。若是按照他的改法,军以上肯定还有其他编制,可再多的编制,只要基础定下,就会限制住人数。人数一被限制,谁都没办法拥兵自重。到时候那些雄踞一方的大员会甘心?且不说别人,就是杨象升会甘心?他幽州军两倍于徐州军,却在改制之后和陶家平起平坐,他会认?”
徐子东依旧没弄懂,张盼却道:“若是让杨象升总领天下兵马,你觉得他还会反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