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历朝历代的古老铜钱,被誉为名泉,价格有高有低,这没什么,当姚近之在一座小铺子找见了几块瓦当,有饕餮纹的,写有吉祥语的,还有一整套四神瓦当,哪怕隔着帷帽白纱,陈平安都能感受她的惊喜。
无人下棋,魏羡就离开,朱敛紧随其后。
陈平安挠挠头,竟是不知如何接话,说自己没钱,好像站着说话不腰疼,承认自己有了大出息吧,又差了点意思。
陈平安不怎么搭话,倒也不厌烦。
由于队伍中有两位大泉供奉,陈平安不太愿意泄露“姜壶”的底细,所以白天喝酒都喝不太痛快,毕竟修士和武学宗师都眼尖,可能一个持壶抬臂的姿势幅度,就能够看出蛛丝马迹。陈平安神游万里,不知不觉,等到回神,姚近之竟然已经离去,卢白象又在那边独自收拾。
姚镇冷哼一声,“画蛇添足!庙堂上,休想我帮这小子说半句违心话。”
陈平安之前就骑过马,在藕福地之中,还曾经陪着老道人骑过驴子,所以知道说书先生和演义小说上,那些所谓的日行千里,都是蒙人的,一般的世俗王朝,驿站传递军情箱本的八百里加急,确实做得到,不过需要换人且换马,驿路上撞死人无须负责,只是这么跑一趟下来,往往伤马极重,即便钉了马掌,还是可能会直接把马蹄给跑烂了。
两名充当随军修士的大泉供奉,与姚氏“三之”待在一起。
裴钱一双使劲瞪圆了的眼眸,熠熠生辉,“哇,金色的桥!”
姚家队伍这天黄昏在埋河南岸的一座驿馆下榻,距离埋河不过半里路,姚镇拉着陈平安一起去河边赏景散心。
两位修士,是一对道门师徒,因为此次潜行,并未穿上醒目的道袍,反而悬佩边军制式腰刀,掩人耳目。一路上,师徒二人疏远众人,年轻道士生得面如冠玉,气质温和,像是一位从钟鸣鼎食之家走出的贵公子。
陈平安靠着栏杆,喝着养剑葫里的青梅酒,卢白象双指捻子,快速放入棋盒,哪怕只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但是加上那棋子磕碰、敲击的清脆声响,竟然非但不枯燥,反而有些赏心悦目。
卢白象真正好奇的是陈平安年纪不大,又不是这座浩然天下的儒家子弟,竟然就有学生弟子了。
朱敛便说世间女子颜色,若以百文钱计算,那么姚近之与童青青,怎么都该有个九十多文钱。
这座郡城为了迎接姚镇,了很多心思,姚近之在去孩儿巷的路上,给陈平安解释了其中缘由,郡守是姚家边军出身,机缘巧合,退出边军后,开始在地方上仕途攀爬,听客栈三爷说当年是一个很有志向的年轻人。
姚近之只得点头。
闲聊了几句郡城的风土人情,卢白象就去归还棋盘棋盒,陈平安独自留在亭内。
陈平安脱口而出道:“我有个……学生,下棋很厉害,以后你们见了面,可以切磋。”
陈平安说要再待会儿。
冷冷清清的夜色中,哪怕骑乘马匹都在修习剑气十八停的陈平安,难得偷懒一回,就只是坐在凉亭喝酒发呆。
所以陈平安遇到了姚近之这样的姑娘,也就只是遇见了而已。
裴钱有些失望,仍是不愿死心,“那么姚姐姐你觉得累的时候,一定要跟我说啊,这巷子离着驿站还有五千六百多步呢,姚姐姐你腿长,约莫四千七百步就差不多了。”
老汉轻声道:“我那娃儿跟公子差不多岁数的时候,遇上了不该捞的可怜人,不听劝,捞上了岸,没过几天,他人就没了,我该拦着的。”
这已经是老汉最用心用力的一种称赞了。
给姚镇这么一说,陈平安都开始惋惜无法路过水神庙,不然就可以喝着青梅酒,以刻刀将所见所闻一一写在竹简上。
听说蜃景城下了大雪后,是世间少有的美景。
她依旧戴着那顶施裙及颈的雅素帷帽,其实之前队伍停留,只要没有外人在场,姚近之就会摘掉帷帽,陈平安见过她的面容多次,确实长得漂亮,姿容犹胜女子剑仙隋右边,依循朱敛的玩笑话,姚姑娘这般倾国倾城的相貌,在藕福地他朱敛作威作福的几十年里,没能遇上一个,听说后来有个叫童青青的镜心亭小姑娘,不知能否与姚近之媲美,当时陈平安点头说有的。
若非自己实在对下棋没有天赋,加上觉得手谈一事,太过耗费光阴,会耽搁练拳练剑,不然陈平安还真想好好琢磨如何下棋。
裴钱翻了个白眼,她原本还想着今后要多拍拍马屁,说不定哪天姚近之一个高兴,就把那棵水仙玉雕送给她呢。
陈平安闭上眼睛,像是睡着了。
说到这里,老人仿佛觉得说错了话,有些难为情,“见不着才好。”
朱敛哈哈大笑。
可惜那座名动朝野的埋河水神庙,距离驿站和渡口有些远,隔着三百余里,历史上数国的文人骚客,都曾在那座水神庙的墙壁上,留下珍贵墨宝,最早可以上溯到六百年前,甚至还有许多不同时代大文豪的诗词唱和,一先一后,一问一答,相得益彰,以及同一题材的暗中较劲,再加上后世士林名流的评点,使得一座水神庙熠熠生辉,文采之绚烂,文运之浓郁,简直要比蜃景城文庙还要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