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突袭之举,且据海上斥候回禀,此番倭军动作极大,不同往常。 海上布有防御,眼下正抵御倭军的突袭,但形势不容乐观。 常岁宁即刻起身,取过曜日,出帐点兵,亲自前往支援。 这算是与倭军的头一场像样的冲突,她必须在场,一来是为稳定军心,二来她需要知彼。 常阔与孟列目送着大军离营。 随时待命的一排排战船依次驶动,划开夜间寂静的海面,号角声在海岸边荡开,传入附近渔村的渔民耳中,有人点灯起身,遥遥望向海面方向,神情大多惊惶不安。 “当家的……你说咱们的兵,对上那些倭军,能赢吗?” “怎么不能,十多年前咱们就赢过一回大的,把那些倭军打得十几年没敢冒头!”男人拿壮胆的语气道:“这回肯定也行!” 抱着孩子的年轻妇人神情忧虑:“可听说那常刺史才十七啊……” “十七怎么了?当年咱们先太子打倭军的时候,也差不多就这个年纪!没听说少年英雄吗?” “但那是先太子……”妇人的声音更低了,担忧地叹了口气。 男人心下其实也没把握,但看向前方深浓的夜色,还是道:“先太子在天之灵会护佑咱们的!” 说着,一手提着风灯,一手压低比了比:“想当年,我才这么高的时候……” “知道知道,见过先太子嘛。”妇人拍着闹困的孩子往里走:“都说了多少遍了……” 男人哼了一声,跟着往里走:“说多少遍我都不嫌腻,你懂什么……” 倭人在海上时常行抢掠之举,自先太子打退倭军后,黄海与东海一带的渔民在出海之前,甚至会拜一拜家中供着的先太子画像。 这样的画像,他家中也有一幅。 但男人总觉得不太像,并未画出先太子殿下真正的英姿——等他哪日发了财,他定请来最好的画师,将当年他见过的先太子的模样画出来。 画像虽然含糊,但男人的跪拜不含糊,他端端正正地拜了三拜:“求殿下保佑大盛子民,保佑那位常刺史击退倭贼……” 男人跪在那里双手合十念叨了好一阵,私心里对那位常刺史总归还是不放心,觉得单是保佑还不够,于是又小声道:“虽然说有点冒昧了……但实在不行,殿下您看……您不然抽空上个身呢?” 他抬头仰望画像,画像不语。 …… 倭军再次突袭的战报,未出三日,便快马加鞭传回了京师。 一月前,随母亲回外祖家探亲的吴春白,刚回到城中,在回府的路上,便听到了关于倭军屡屡犯境的消息。 回到家中后,因忧虑常岁宁和战况,吴春白尚有些心不在焉,听门房说,前不久有人给她送了一大口箱子来,不知道里面是何物。 吴春白便随口让人取来。 很快,那口箱子被抬到了前厅。 吴昭白到时,恰看到妹妹在开箱子,见得里头装着的都是书,便多瞧了两眼,而后,向坐在那里喝茶的母亲行礼,问道:“这些书,都是母亲从外祖家,给儿子带回来的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