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跟着包拯踏入开封府,只觉一股庄严肃穆之气扑面而来。宽阔的庭院,青砖铺地,两旁的厢房整齐排列,廊下悬挂的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晃动。衙役们步伐匆匆,各司其职,整个开封府弥漫着一种忙碌而有序的氛围。包拯将林羽带到一间干净整洁的客房,简单交代几句后便离开,让他先好好休息。
待包拯走后,林羽打量起房间。屋内陈设简单,一张木床,床上铺着素净的被褥;一张书桌,摆放着笔墨纸砚;墙边还有一个小巧的衣柜。林羽坐在床边,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他穿越到北宋,本以为只是一场充满新奇的冒险,没想到刚一来就遇到包拯,还住进了开封府,这一切都太不真实了。
用过晚膳,天色渐暗,林羽却毫无睡意。他走出房间,在开封府内随意踱步。月光如水,洒在庭院里,投下斑驳的树影。走着走着,他来到一处偏厅,隐隐听到里面传来交谈声。好奇心驱使下,林羽悄悄靠近,躲在窗下倾听。
“大人,近日城内出现多起离奇盗窃案,被盗的都是些达官贵人,丢失的财物价值不菲,且现场毫无痕迹,实在蹊跷。”一个低沉的声音说道。林羽猜测,这大概是包拯手下的衙役在汇报案情。
包拯的声音传来,沉稳而坚定:“此事不可大意,那些达官贵人已经多次施压,要求尽快破案。务必加派人手,仔细勘察现场,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可是大人,咱们查了许久,却毫无头绪。小的担心,若是不能尽快破案,恐怕会影响大人的声誉。”那衙役忧心忡忡地说。
包拯轻叹了一声:“声誉事小,维护汴京的安宁才是重中之重。我包拯为官,只求问心无愧。”
听到这里,林羽心中一动。在现代,他熟读北宋历史,虽然不记得是否有这样的盗窃案,但他知道包拯断案如神,任何疑难案件在他手中都能迎刃而解。他不禁思索,自己能不能帮上忙呢?毕竟自己来自现代,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
正想着,突然听到脚步声朝这边走来。林羽来不及多想,急忙转身,装作随意散步的样子。一个年轻的衙役走了过来,看到林羽,微微一愣,随后行礼道:“公子,这么晚了还未休息?此处是办公之地,公子还是早些回房歇息吧。”
林羽连忙点头,笑着说:“多谢提醒,我这就回去。”说完,便匆匆离开。回到房间,林羽躺在床上,脑海中一直想着刚才听到的盗窃案。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眠,索性坐起来,借着微弱的烛光,在纸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现代刑侦手段和推理方法。
第二天清晨,林羽早早起床,简单洗漱后,便来到包拯的书房外求见。包拯听闻,让人将他请了进去。
“林羽,找本府所为何事?”包拯坐在书桌后,看着林羽问道。
林羽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包大人,昨夜我偶然听到您与衙役谈论城内盗窃案,心中有些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包拯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哦?你有何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林羽将自己昨晚写在纸上的内容详细地向包拯讲述了一遍,包括指纹鉴定、犯罪现场保护、排查嫌疑人的社会关系等现代刑侦理念。包拯听得十分认真,不时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林羽,你所言极是。这些方法虽闻所未闻,但细细想来,却十分有理。”包拯说道,“看来你不仅有侠义之心,还颇有智慧。”
林羽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包大人过奖了,我只是从一些书籍中了解到这些知识,希望能对破案有所帮助。”
包拯站起身来,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思考片刻后说:“既然如此,本府便让你参与此案的调查。不过,这并非易事,可能会有危险,你可愿意?”
林羽毫不犹豫地回答:“愿意!能协助包大人办案,是我的荣幸。”
包拯微微一笑,叫来一名衙役,吩咐道:“去将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叫来,再把有关盗窃案的卷宗都拿过来。”
不一会儿,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人来到书房。他们看到林羽,眼中露出疑惑之色。包拯向他们介绍了林羽,并说明让林羽参与破案的决定。四人虽然心中有些不解,但还是听从了包拯的安排。
包拯打开卷宗,将几起盗窃案的详细情况向林羽和四人讲述了一遍。林羽仔细听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从调查被盗人家的社会关系入手,同时加强对城内可疑人员的排查。
林羽和衙役们开始了紧张的调查工作。他们穿梭在汴京的大街小巷,走访被盗人家,询问周边邻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然而,几天过去了,调查却毫无进展。被盗人家的社会关系复杂,但并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可疑人员也一一被排除。
林羽有些沮丧,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再次仔细研究卷宗,试图从字里行间找到被忽略的细节。突然,他发现几起盗窃案的案发时间似乎有规律可循。每次盗窃案都发生在月圆之夜,而且被盗人家都位于城内的东部区域。
林羽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包拯和其他衙役。包拯沉思片刻后说:“看来这盗贼并非毫无章法,他选择月圆之夜作案,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