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北京寒意侵袭。
这是奉颐第一次和剧组正式签订合同,所以在合约签上自己名字时,她非常郑重地纪念了这一刻——她将合同页角拍照发给程云筝,表示这是她人生第一份演艺合同,值得纪念。
当然,同样的话她也给西烛发了。
但西烛的反应一定比程云筝更雀跃。譬如西烛会惊喜到哇哇大叫,说熙熙,一切始于足下!这就是你红遍大江南北的开始,这样的合同今后会越来越多的啊啊啊!
奉颐想象西烛那边手舞足蹈恨不得将这个消息昭告天下的样子,连程云筝的“打击式鼓励”也没放心上。
这次的剧本厚了不少,角色名字也很好听,叫倪晴。
她戏份不多,在这部全员奋斗的剧情里,她是唯一一个没本事的花瓶,仗着背后有靠山,负责围在主角团身边说风凉话,咋咋乎乎,做作扭捏,人设十分不讨喜。
奉颐却觉得她性格特别鲜明。
在她的理解里,倪晴象征职场里另外一类人。毕竟职场不是每个人都专心拼搏提升自我,那些不思进取的烦人精同样存在。
好些演员怕影响形象,犹犹豫豫,愿意爽快出演的并不多,只有奉颐。
这是她好不容易等来的出镜率最高的角色。
女主舒魏进组没几天就请全组人员喝了几次咖啡,有一天奉颐窝在小角落里一面取暖一面研究剧本台词,没看见剧组群消息,等回去的时候,桌上只剩了寥寥几杯。
长时间暴露在冷风中的咖啡已经没了暖度,她畏寒,被冰得直跺脚,几秒后才缓过来。
寒风入体,她吸吸鼻子,将羽绒服裹了又裹,两只手往袖子里一缩,隔着衣袖将剧本和咖啡夹捧着。
北京的雪似乎下得比扬州早,今早一场雪后,仿佛空气都卷着寒雪凝着冰。
但听说现在还不算北京最冷的时候,得冷空气再造访个好几回,才能彻底迎来北京的冬。
奉颐脚步飞快,经过一处无人的树下时,瞥见那块空地儿停了一辆房车,大概是主角团里某位演员的,停了许久,车顶积了薄薄一层白。
那车门关得严实,可她还是听清了里面传来的动静。
“你有病啊,走开!”
女人气急败坏的声音沾染了少许的嗔笑,奉颐辨出这口正宗的京腔,全剧组就这么一个人。
女主舒魏。
非礼勿听,奉颐还没能捂住耳朵,便听见一道属于男人的沉闷的低笑。
应是被舒魏的反应逗笑,心情不错,笑容里多了些许明亮。
男人的声音奉颐怎么听怎么熟悉,可细细深究,没一张脸能与之对应。
奉颐假模假样,虚虚地捂着耳朵离开,却再没能听见什么所谓八卦。
今晚有场夜戏,是同主角团们一同团建,拍摄地点在商业街区。
奉颐挑了个安静的角落,对着一扇橱窗反复练习。
老戏骨多的剧组对待专业要求也更高,她不喜欢落后于人,更不喜欢因为自身失误带来的指责与愧歉。
可经验跟不上,许多事情实践起来便困难重重。
《上位》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一家上市公司,行业翘楚,猛将如云,能混进这其中的,哪怕再平庸,也不该是一无是处之辈。
但倪晴偏又是个十分扭捏做作的笨角儿。
大概因为只是“边角料”,容易被编剧忽略,导致这个角色许多设定逻辑都非常突兀而不合理,一个仅仅是为了主角成长而创造出来的“垫脚石”,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本身存在的意义。
矛盾过多,弄得她很难拿好那个劲儿。
“抱歉啊,许组长。”
一句话反反复复地念,她对着橱窗试了好几次,次次浑身不得劲儿,哪哪儿都有问题。
奉颐放弃,死盯着眼前剧本上那几段话,同自己较劲儿,在原地闷了半天。
眼前忽而飘过一颗雪絮。
紧接着,两颗、三颗……越来越多。
她从自我世界中回过神,仰头,果然望见漆黑天幕纷洒起白色的雪沫。
又开始下雪了。
零下的天儿最禁不住灌来的寒风,还好她聪明,晓得躲在建筑物背后,挡了风也遮了雪。
这场景叫她想起程云筝说过的那句话:如果你有机会,站在高处往下望,就会发现,这北京城真是一望无际,尤其是这片天,不同的人看在眼里,那滋味儿是真不同。
她望着这片天,微微出了下神。
身后一辆汽车鸣着笛呼啸而过,惊得她回过神,将纷飞的思绪强拉回来。
然后深吸一口气,低头,专注于眼前的剧本。
她准备再来一次。
赵怀钧这些天忙得团团转,是看见舒魏发了条朋友圈才知道他这小妹妹进组拍戏了,地点就在北京。
舒魏这丫头片子年纪小他好几岁,从小爱跟着她哥哥舒辛树同他们这堆大老爷们儿混,他同舒魏的关系说起来也挺好笑,舒家做的是民营企业,同赵家完全不是一个赛道,不过是碰巧同住一片小区,两家关系说破了天也就逢年过节一张桌子搓搓麻将。
可舒家人几年前却对赵家起意过联姻一事,赵家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