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科幻灵异>[武周]问鼎> 第 231 章 231(比较重要的转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31 章 231(比较重要的转折)(6 / 8)

成的摆在面前——言论可以自由,但教导太子不力,显然是个不小的罪名。

他刚想到这里,顿觉心情舒畅了不少,也随即听到了一道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而来,不觉神情一亮:“你先下去吧,我有事要跟天后单独商量。”

那内侍相当乖觉地没再多说一句话,径直退了下去。

在这紫宸殿中很快又只剩下了帝后二人。

耳闻武媚娘重新在床边坐下,李治方才还有些紧绷的神情里,终于多了点放松:“你都接连操劳两日了,该当早点歇息的,何必因为宫人告知便匆匆赶来。”

武媚娘回道:“陛下放心吧,白日里有安定和左相右相协助打理事务,我已抽空小憩过了。虽不如前几年体魄康健,精神抖擞,但近日波折甚多,总得有人站在前台将局面稳定下来。陛下若真觉得我辛劳,不如尽快养好身体才是正道。”

这句宽慰让李治又觉心中一阵和暖,又难免还有一阵感慨,“你看我今日情况,哪里像是能在三五日中好转的。”

孙思邈向来是有什么说什么的,也并未避讳地告知了李治。

此次他这个怒火攻心的情况,对于他的身体实在大有不

利。若是接下来都能放宽胸怀仔细调养(),可能还有恢复到发病之前情况的机会?[()]?『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但若不能的话,对他的寿命必然有所影响。

可静心休养这种事情,放在寻常百姓家尚且不易,更何况是天子!

他只怕没这个机会。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在迟疑了一阵后,还是开了口:“媚娘,国不可一日无君,不仅仅是不能没有圣人临朝,也不能没有储君。”

武媚娘目光一凛:“陛下的意思是?”

李治的脸上闪过了短暂的挣扎,最终还是变成了出口之际的语气坚决:“太子新废,重立太子虽有可能让弘儿难堪,却也是势在必行之举。”

他摸索着握住了天后的手,仿佛也是他这个近乎目盲之人握住了能够支撑住他身形的拐杖。“我想立贤儿为太子,以稳固朝局。”

这个重立太子的决定虽然仓促,但也势必经过了李治的深思熟虑。

他继续说了下去:“无论是出于长幼有序的考虑,还是聪慧头脑,贤儿都应当是首选。他虽多年来不跟兄长相争,但文采乐理骑射无一不精,他来向我问安之时,我曾将朝堂政务问询于他,虽称不上对答如流,也算自有一番自己的见解,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李治笃定地说道:“三年,最多三年,他必定能变成一个合格的储君。”

他的身体是差,但还不到当场就要殒命的地步。

就算他真的出了事,有天后代行政务的惯例,也能让朝堂局势平稳过渡。

之前浪费在李弘身上的时间,都能重新在李贤身上找补回来。

总归,先给他以名正言顺的太子名号,再为他重新组建东宫幕僚,在他那等聪慧禀赋之下,必定能够有所成就。

而这个继承人的位置重新落定,也势必能让疑心天子会一朝病故的臣子放下心来,免除不少争议祸端。

媚娘也应当很满意这个答案的。

弘儿被送去襄阳静养,并未因悖逆父亲而被处决,贤儿接替登临太子之位,依然是天后所出。总之他是从未有过考虑其他妃嫔所生的子嗣。

可奇怪的是,在他说完那番话后,他并未听到武媚娘即刻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而是感觉到有一道目光落在了他的脸上。

那双经由多年磨砺愈发威严而从容的眼睛,是李治完全不必亲眼见到都能勾勒出来的样子。但在此刻,她不在审视朝堂风云,而在以一种与平日有别的方式端详着他这位天子。

“……媚娘?”

武媚娘终于出了声:“陛下,非要说长幼有序的话,在弘儿后面难道不是阿菟吗?”

李治一愣:“阿菟?你在说笑吗?”

安定又不是皇子,再怎么考虑长幼有序也不可能考虑她的。

然而几乎就是在他话音刚落的刹那,他就已听到了身旁之人不带一点犹豫的声音:“多年夫妻,难道陛下觉得,我是会在这等大事上说笑的人吗?”

她当然不会。“贤儿确实聪慧,但他

() 的聪慧充其量也就是比弘儿更为擅长拿捏人心,也知道自己的皇子地位。可我无法确定,他到底有没有可能有此本事执掌朝纲、统辖群臣,又有没有这个本事威慑四夷,选贤举能。可安定不同。”

武媚娘也确实不是在说一句随便的结论。

李治尚且没找到插话的机会,她的下一句话已紧随而来:“先后征讨高丽、吐蕃、靺鞨等部的战绩,足以让她压倒领袖天下武将,不必担心胡人降将会在治下失控。安东辖区内百姓归附、肥田丰产,河北道河流新开、田地成型,四海行会收容流民、出产棉衣,足可见她养民治世之能。文臣武将经由她举荐入朝的更是数不胜数,也从未有过前太子朋党之举。”

“若安定生在乱世,当有平定天下之能,而如今生在这盛世大唐,为何不可为一国之储君。此等文治武功的天赋,难道还不及贤儿的聪慧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